祠堂司母戊铜鼎的四壁、底部及内壁铭刻古今书家不同书体的寿字1万个,包括满、蒙、白、藏、苗、彝、壮、维吾尔、朝鲜等少数民族的寿字书法,寓意中华民族万寿无疆,万民永寿,万方同寿。其中,正面大寿字为草书;内壁有一直径为2米的鎏金大寿字。祠堂司母戊铜鼎内置一尊1.8米高的鎏金寿星,内壁镌《中华万寿大鼎铸建记》,载大鼎建设的缘起及过程。中华万寿大型铜鼎是中国有史以来高、重、大的祭祀铜鼎。





古时候的青铜鼎 有四足方鼎 也有三足圆鼎但是为何有方的?又有圆的?古人那么注重 一定不容易是随意锻造的吧?做为祭祀用具方鼎平时用于盛放五谷杂粮主要用于祭地,圆鼎平时盛放祭祀的胙肉主要用于祭天,四个字总结就是天园地方。鼎,古代原是饪食器,后来变为统治政治权利的重要象征,视为镇国之宝和传国之宝,也是“明贵贱,别上下”等级制的标志。史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种礼器。在王墓出土了一套鼎,共九件,这套鼎又名升鼎,这九个鼎大小不一,依次缩小。
祠堂司母戊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的,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之一。这件鼎为商代后期制品,至今器底仍保存有烟复。整体装饰繁杂、精细,圆润的鼎身配以圆涡纹、风鸟纹、蝉纹等纹样,造型和装饰协调自然,堪称商代祠堂司母戊铜鼎中的佳作。现在铜鼎的意义尤为重要,而他的鉴定也是相当重要的。就铜鼎其他器物的鉴定结果而言,虽然他们出现在同一时期,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也有不同的形状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