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前应做如下检查与调试
:
1.1
冷却水是否流通,冷却水适合使用的温度范围为
5-30
℃。
1.2
控制装置的动作选择开关设定在“检查”侧边,用减压阀调整压缩空气,以
使电极加压力适应被焊物的厚度。
1.3
检查电极头是否损坏或不适合工件。
1.4
通过改变位于加压头的节流阀,调得适当速度,然后用锁定螺母固定。
2.
操作步骤:
2.1
开机:插上电源,合上面板上电源开关,控制面板得电,电源指示灯亮,进
入工作状态。
2.2
调整:按“调整”键,调整指示灯亮,踩脚踏开关,电极下压,松开,电极
上升。
2.3
参数设定:设定焊接参数
2.4
焊接:按“焊接”键,焊接允许指示灯亮,可以焊接。
2.5
试焊:工件放夹具上,或手工***好,踩脚踏开关,进行焊接。检查焊件接
头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未达标时,重新设定参数及调整气压,直到符合要求。
2.6
关机:关闭面板电源开关,关闭电源开关,关闭设备外部电源,关闭气源及
水路开关。


通常以正拉强度和抗剪强度之比作为判断接头延性的指标,此比值越大,则接头的延性越好。 多个焊点形成的接头强度还取决于点距和焊点分布。点距小时接头会因为分流而影响其强度,大的点距又会限制可安排的焊点数量。因此,必须兼顾点距和焊点数量,才能获得接头强度,多列焊点交错排列而不要作矩形排列。焊接完毕后气缸继续以焊接压力施加于焊接工件一段时间,有些情况下需使用大于焊接时的压力进行锻压,以期提高焊接性能。 焊接保证需要强度的地方焊接的间距会比较近,但是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电焊分流的情况,焊点布置的时候应考虑其焊接不牢固性,所以并不是越近越多越好,合理布置焊点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一般来说,三层焊焊点比两层焊焊点的间距稍远一点。 焊点的施加原则一般不超过5mm,焊接板厚比例不超过1:3,超过这个值会造成焊核不在焊点中心,甚至焊穿薄板的可能。三层焊焊接厚跟薄也不能超过1:3的原则。 焊点的多少应以连接强度是否满足需要为标准,过多、过密的焊点只能增加焊接的成本,同时过密的焊点由于焊接分流的加大,焊接强度降低。 焊点位置是工艺和产品设计协调的结果重要焊点位置应以CAE计算结果来设定,下表为不同料厚焊点剪切强度要求: 焊接时,先把焊件表面清理干净,再把被焊的板料搭接装配好,压在两柱状铜电极之间,施加压力P压紧,当通过足够大的电流时,在板的接触处产生大量的电阻热,将中心热区域的金属很快加热至高塑性或熔化状态,形成一个透镜形的液态熔池。继续保持压力P,断开电流,金属冷却后,形成了一个焊点。镀锌钢板大致分为电镀锌钢板和热浸镀锌钢板,前者的镀层比后者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