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jun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需要时间较长。厌氧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化阶段。
水解酸化的产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机物,使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显著提高,而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摄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才可直接进入细胞内,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质首先要通过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进入微生物体内代谢。而厌氧处理方法为CODBD:N:P=(350~500):5:1。例如天然胶联剂(主要为淀粉类),首先被转化为多糖,再水解为单糖。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成纤维二糖与葡萄糖。半纤维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单糖。
高浓度含盐废水的常规生化法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但高盐废水中的盐分会极大地限制微生物的处理性能。降低高盐废水的盐分是采用常规生化法处理的保障措施。
厌氧反应器厂家在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的时候,采用电渗析装置,并利用含盐量较低的汲取液,使高盐废水中的盐分在电位差和浓度差推动下向汲取液迁移,研究了脱盐过程废水中盐分和有机物的迁移规律,并采用生物法进一步降低电渗析脱盐后废水中的COD。
首先,将高盐废水通入电渗析器的脱盐通道,低盐分的汲取液通入汲取通道,废水和汲取液在电渗析器内逆向循环流动,并保持废水的盐分始终高于汲取液的盐分。3氮、磷的营养需要量较少:好氧法一般要求BOD:N:P为100:5:1,而厌氧法的BOD:N:P为100:2。加入直流电场后,废水中的离子在浓度差和电位差两方面推动力作用下向汲取液迁移,使废水中的盐分降低到适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的条件。之后对活性污泥进行接种、驯化培养,并利用驯化成功后的活性污泥反应器对电渗析脱盐后的废水进行生化处理以降低废水中的COD
厌氧消化三阶段的理论
三阶段理论认为,厌氧消化过程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低一阶段可称为水解发酵阶段,与两阶段理论相同,亦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复杂有机物进行水解和发酵的过程,多糖无水解为单糖,再通过酵解途径进一步发酵成乙醇和脂肪酸,如丙酸、丁酸、乳酸等,蛋白质则先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酸作用产生脂肪酸和氨。
第二阶段称为产氢、产一酸阶段,是由一类专门的西菌称之产氢、产一酸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转化为CH3COOH、H2和CO2。
第三阶段称为产甲完阶段,由产甲完菌利用一酸和H2、CO2产生甲完(CH4)。研究表明,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约有20%CH4来自一酸的分解,其余少量则产自H2和CO2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