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施加的焊膏量均匀,一致性好。焊膏图形要清晰,相邻的图形之间尽量不要粘连。焊膏图形与焊盘图形要一致,尽量不要错位。
(2)在—般情况下,焊盘上单位面积的焊膏量应为0.8mg/mm2左右。对窄间距元器件,应为0.5mg/mm2左右(在实际操作中用模板厚度与开口尺寸来控制)。
(3)印刷在PCB上的焊膏重量与设计要求的重量值相比,可允许有一定的偏差,焊膏覆盖每个焊盘的面积,应在75%以上。
(4)焊膏印刷后,应无严重塌落,边缘整齐,错位不大于0.2mm,对窄间距元器件焊盘,错位不大于0.lmm。PCB不允许被焊膏污染。
吊桥:元器件的一端离开焊盘,呈斜立或直立状况。
桥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该相连的焊点之间的焊料相连,或焊点的焊科与相邻的导线相连。
虚焊:焊接后,焊端或引脚与焊盘之间有时呈现电阻隔现象。
拉尖:焊点中呈现焊料有毛刺,但没有与其它焊点或导体相触摸。
焊料球:焊接时粘附在导体、阴焊膜或印制板上的焊料小圆球。
孔洞:焊接处呈现不同巨细的空泛。
方位偏移:焊点在平面内纵向、旋转方向或横向违背预订方位时。
目视查验法:借助有照明的低倍放大镜,用肉眼查验PCBA焊点的质量。
焊后查验:PCBA焊接加工完成后对质量的查验。
流焊炉的基本结构
典型的红外热风再流焊结构如图所示,通常由五个以上的温区组成,各温区配置了面状远红外加热和热风加热器,***和第二温区的温度上升范围为室温到一百五十 度,第三和第四温区的加热起到保温作用,主要是为了是为了使***A加热,以保证***A在充分良好的状态下进入焊接温区,第五温为焊接温区。***A出炉后常温冷却。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脑、手机、电视等4C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电子接插件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