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参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可以划分为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是这三类素质相当发展甚至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它不是与这三类素质平行的另一类素质。当今社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1魂,创造力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又是素质教育中的***。12岁至15岁的初中生正经历着迅猛的生理发育期,身体的改变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知识和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对外界充满兴趣。激发想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拓展训练的重中之重。例如“罐头鞋”、“扎筏”、“电网”等很多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活动中没有人教你怎么做,你没有在书本上学到过这样的知识,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你们自己,发挥你的想象力,挖掘你的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你会发现,你的思维是那么具有创造性。想象力是那么丰富、动手能力是那么强。拓展训练给了人们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一个培养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
如何以暗示法教育孩子,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而且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因此父母,不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潜移默化”。这种方式又称“行为暗示”。在青少年中,初中生的“知心朋友”***少,在遇到难题或苦闷时,选择“闷在心里对谁也不说”的比例***1高。行为暗示法,是一种胜似说话的身体语言,是用行为向孩子传达信息的方法,它能诱导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利用行为的暗示提示孩子该做什么,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受到教训,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模仿父母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对大一点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不希望父母说的太多,这时,行为心理暗示又是一种巧妙而善意的提醒。

如何正确对待教育孩子,家长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拓展训练给了人们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一个培养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让他们明白,任何愿望的实现必须以付出为代价,借以塑造他们的积极行为。一定要让他们的积极行为得到奖赏,这种奖赏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应该利用强化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