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面对孩子装病该怎么办呢?
深情不及深度陪伴
时下社会竞争激烈,让我们不得不加快速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事业上,就算难得在家也是捧着手机、抱着电脑,而不是深度陪伴孩子。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深度沟通和陪伴,哪怕只是陪他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聊聊生活的趣事,让孩子感到内心丰足。一个内心丰足、满满全是爱的孩子是不会想到要通过“装病”来寻求“被爱”的。信心不足型我也努力学习了很久,但是分数还是上不去,唉,没信心继续学了。
厚爱仍需大声说出来
中国人大多不善表达,很多家长把爱深藏心里,不敢、不好意思或是没想过要把对孩子的爱大声说出来,大多人也觉得不说出来也没什么,殊不知家长在表达爱、传递爱的过程中,给孩子带来的是甜蜜、愉悦的感受,这样的孩子会自信、阳光,更加懂得爱自己、也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爱。我校常年面向***招收8岁—18岁有下列行为表现的在校或辍学青少年学生以及年龄在18周岁以上有下列行为表现的社会青年:自控制能力差,***重,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力自拔。
外部失调──反1社会行为和青少年1犯1罪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对青少年的反1社会行为的界定意见并不统一,但一致的观点是青少年的违1法行为要比其他年龄阶段更普遍。根据近年来出版的有关青少年1犯1罪统计资料,我国青少年1犯1罪似乎有愈加严重的趋势。我国青少年1犯1罪占刑1事犯1罪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20%~30%上升到80年代的70%~80%。进入90年代,青少年1犯1罪在整个刑1事犯1罪中的比例虽有下降,但形势仍很严峻:1990年为57.31%,1991年为52.88%,1992年为50.78%,1993年为50.74%,1994年为49.12%,1995年为45.54%,1996年为40.53%,1997年为37.85%,1998年为39.39%,1999年为36.71%。近年来,未成年人犯1罪日益呈现出暴1力化、团伙化的趋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1罪类型集中为抢1劫、***jian和盗1窃,在押未成年犯中上述犯1罪类型人数比例分别为64.4%、11.3%、10.5%,占全部犯1罪类型的八成以上,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愉快地接受开始有秘密的孩子,尊重孩子的隐私,这是一个明智家长的正确选择。
四种典型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遵循封建旧规:强调辈分、绝1对服从父母的意志,稍有不听从就会加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育态度下,孩子就会缺少自主权,时刻都要看父母的脸色做人,这就会让孩子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性的认知。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1力、横蛮、撒谎、叛1逆的恶习,往往会以捉弄别人、寻找报1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
娇生惯养:孩子的有求必应,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会有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些家长只想为孩子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包办和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从而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行。
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育态度,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忽略、怠慢、不管不顾,孩子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肆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容易触怒,从而让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漠不关心的态度。
民主养育:多数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能做到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父母或多或少的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批评指正,提高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从而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的培养了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中做到坦诚友好、自尊、自立的能力。孩子出现了早1恋的倾向,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变坏了,不求上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