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简介
一、监控对象及内容
1、动力系统:一级配电、二级配电、发电机组、组合电源、UPS、电池、开关、防雷器...
2、环境系统: 精密空调、泄漏、温度、湿度、新风机、气体、尘埃...
3、消防系统:消防控制器、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其它消防设备...
4、保安系统:门禁、闭路监控、报警探头、其它保安设备...
5、网络系统:路由器、交换机、主机、服务器、其它通讯设备
动力系统
包括:配电柜、开关、UPS、电源防雷器、直流电源、柴油发电机组等。
1、配电柜:监测一级、二级交流配电柜的主回路和各分回路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等。
2、开关:监测各级回路的开关状态。
3、UPS:监测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蓄电池组的电压、后备时间、温度等参数,整流器、逆变器、电池、旁路、负载等部件的状态。
4、电源防雷器:监测电源防雷器的工作状态,对防雷器被雷击或浪涌***进行实时的记录和报警通知。
5、直流电源:监测输入市电状态,各部件的状态及参数,监测蓄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容量等参数。
6、柴油发电机组:监测发电机组运行状态以及输出电压、电流、频率、水温、油位、油压等参数,控制发电机组的启停。
环境系统
包括:空调、新风机,漏水(漏油)、温湿度等。
1、精密空调:监测回风温度/湿度等参数,压缩机、风机、冷凝器、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等部件的状态,控制空调的启停,调节温度和湿度。
2、普通空调:通过对其控制电路的分析,可实现对普通空调的状态监测和启停控制。
3、新风机:新风机工作状态监测以及启停控制。
4、漏水(漏油):监测精密空调、窗户、水管等附近漏水的发生,监测柴油发电机组等附近漏油的发生,并及时报警。
5、温湿度:监测各房间温湿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并越限报警。
消防系统
通过采集消防控制器的报警信号或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实时监测火灾状态。当有火警发生,监视系统以直观的画面显示报警信息并作报警通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如打开机房门,并启停其他相关设备。
保安系统
包括:门禁管制系统、视频图像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
1、门禁管制系统:通过门禁控制器提供的协议或门禁管制软件来监测门的开关状态,***开门时间、门区及卡号,记录和显示进出门统计资料。控制门的开关、门禁系统与***系统联动对进出机房的人员进行自动录像等。
2、视频图像系统:图像监控采用视频组态的概念,将各通道的图像以控件组态的方式随意插入某个界面。对于大型的监控系统而言,以电子地图的方式来集中管理各个场地的图像界面,十分方便。由于本系统将动力环境监控和图像监控合二为一,因而可以随意实现动力环境与图像的联动控制。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监控系统自动弹出现场图像画面,即时录像并作报警提示和处理。
3、防盗报警系统:通过采集***移动探测器、玻璃破碎传感以及其他防盗报警设备的报警信号,以监测机房保安防盗状况,发现报警立即发出通知,并启动其他相关防盗措施如启动警铃、开启灯光并录像等。
二、系统设计原则及特点
1通用性
监控系统的设计符合国际工业监控与开放式设计标准。
2 可靠性
监控系统符合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设计要求,不影响被监控设备正常工作;
监控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对通信中断、软硬件故障应能够诊出故障并及时告警;
监控系统硬件能在用户给出的基础电源条件下不间断工作;
根据用户要求,监控系统采用必要的备份路由措施,保证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行
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00h,监控系统硬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100000h,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 0.5h。
监控模块的机箱采用良好的接地措施,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3准确性及精度指标
告警准确率:100%;
对现场设备的控制准确率:100%;
主要采集量精度要求:
直流电压精度优于0.5%
蓄电池单体电压误差不大于&plu***n;5mv
其他电量优于2%
非电量优于5%
4稳定性
监控系统某一子系统运行异常,不影响系统中其它子系统的正常运行。
5安全性
硬件系统的设计采用可靠的电气隔离,保证系统的软硬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够影响被监控对象运行的安全性;
软件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进行多级权限分类以区分限制各级别用户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能力,保证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监控系统为用户对系统所做的管理和维护操作进行跟踪记录,为系统日后出现运行事故提供辅助分析功能以追究相关的事故责任。
监控系统无2000年问题
6可维护性
系统运行进行在线运行状态诊断和监测,能及时发现系统各功能单元故障情况,便于系统故障的维护处理;
软件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和规范化标识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要求。
7扩充性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采用模块化可扩充结构及标准化模块接口,便于系统适应不同规模和功能要求的监控网络系统。
8开放性
监控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符合国际网络协议标准,操作系统应选用国际通用操作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应选用通用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