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一些传统的民族歌曲可能都不怎么听过了。我们正在离民间音乐越来越远。但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
它是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它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艺术。
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用红木、核桃木制,全长108厘米。音箱为半葫芦形,长29厘米,上部较小呈棱形,下部较大呈椭圆形,蒙山羊皮或獐子皮。当法号与甲铃两个声部,合奏时,体现出西藏旋律独有的横向比较特点,没有纵向的音程关系。琴杆细长,指板无品。琴头向后半弧形弯曲,六轴分列两侧,顶端雕刻成龙头或无饰。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
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它是一种长得类似于二胡的乐器,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同于乐器合奏以及独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说是用途非常的广泛。
音乐是舞蹈的魂。创作时我一直在想,如何把采风途中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感用音乐表达出来。这部现实题材的民族舞剧时间跨度达50年,同时又有大量的矛盾冲突关系,既要有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又要有温暖诗意的浪漫情怀,还要有同一民族不同地域的地方色彩。因此,在主题的设计上,我给主人公和事件在不同时期赋予了不同的主题,但情感主题坚持不变——“时代在变,而情不变”。统嘎(海螺)公元七世纪传入西藏,其装饰部分在西藏形成,统嘎只能吹一个音,是西藏各教派寺院中广为使用的教具或乐器。我想,这就是我对心中那条“天之路”的理解。
现代乐器分类是特别的多的,有很多都是没有见到过的,但是都是为了能够让人们欣赏到更优美的乐声,乐器厂家生产的乐器种类繁多,建立了乐器的振动方式、策动方式、演奏方式等为分类依据的分类体系,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国 家对文体产业的发展予以重视,乐器厂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后来囊玛受到汉族古乐的影响,才逐步发展为歌舞,流行于拉萨、日喀则、江孜和拉孜等地。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就是吉他、钢琴、葫芦丝,在生产的过程中,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葫芦丝在演奏云南的歌曲的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葫芦丝演奏的悦耳音乐,葫芦丝都是有一个有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组合而成的。在漫长而黑暗的旧社会,藏族人民身受封建势力的深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见到光明。竹管的一头插入葫芦的一端带有弹簧,主管是在中间的竹管,附管在主管的两边,一个主管上开有7个音孔,附管是没有音孔的,并且只能发出一个固定音,是用作和声的乐器,而且吹出来的声音很是委婉和深情,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