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说明
从锅炉出来的原烟气经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在文丘管前后和通过空气斜槽送入反应器的吸收剂及布袋除尘器除下的循环灰混合。经过文丘里管的气流冲刷,烟气、吸收剂和循环灰充分混合后进入反应器的直筒段。在文丘里管有出口扩管段设有喷水装置,喷入雾化水以降低脱硫塔内的烟温至高于烟气水15℃左右,在降温和增湿的条件下,烟气中的SO2与吸收剂反应生成亚***钙和***钙。反应后的烟气携带大量的干燥固体颗粒进入布袋除尘器,经过反应,干燥的循环灰被布袋除尘器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由输送设备再输回反应器再次循环反应。洁净后的烟气温度不低于烟气水温度15℃,无须再热,经过引风机排入烟囱。


脱硫塔堵塔成因分析
造成塔堵,主要是硫堵和盐堵。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塔气体质量差。气体夹带的煤灰、煤焦油和其它杂质等,长时间积累在填料上,形成塔阻力上升,时间一长,极易产生塔堵。
(2)脱硫液的吸收和析硫反应,80%是在脱硫塔内进行的。若塔内析出的硫(特别是入口H2S含量较高时),不能及时随脱硫液带出塔外,硫颗粒就粘结在填料表面,时间久了导致气体偏流,形成堵塔。
(3)溶液循环量不够。致使塔喷淋密度降低,一般要求喷淋密度在35~50立方米/㎡.h。塔喷淋密度偏小,易使塔内填料形成干区,气液接触不好,不仅使塔脱硫效率下降,且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局部堵塞,气液偏流,塔阻上升,造成塔堵。
(4)脱硫系统设备存在问题。一是脱硫塔填料选择不当。脱硫塔气液分布器、再分布器及除沫器结构不合理或安装出现偏差。脱硫塔在检修时,仅是将塔内填料扒出来清洗,而未将堵塞在除沫器和驼峰板的两驼峰之间的碎填料和积硫及时清理出去,造成除沫器和驼峰板的降液孔不畅通,以致开车后,形成气体偏流,塔阻上升,二次停车处理。二是溶液再生有问题。单质硫浮选效果差,悬浮硫上升,脱硫效率下降。主要表现在,再生设备不配套,氧化再生槽在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比如氧化再生槽内无分布板,有则分布板孔径过大,一般分布板孔径为8~15㎜,孔距20~25㎜。分布板的作用是夹带无数气泡的脱硫液从尾管出来,便迅速形成无数气泡群,气泡群在其自身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漂浮。同时游离在溶液中的单质硫便向气泡群周围聚集,并粘附在气泡表面。随着气泡群向上浮动,经2~3层分布板后,气泡群就会越聚越多,气泡表面粘附的单质硫相应就越多。而无分布板的再生槽气泡大且易碎,带出的单质硫就相对较少。



一、设计原则
(1)湿法脱硫除尘运行安全可靠。
(2)具有足够的脱硫、除尘效率,保证达标排放。
(3)***少、运行成本低。
(4)脱硫剂可靠,副产品处置合理。
(5)降低脱硫除尘系统对窑炉等主要设备的影响。
(6)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脱硫除尘系统结垢、腐蚀、和堵塞的发生。
二、治理后的效果
要求该设备在脱硫除尘达标排放。工艺过程允许排放浓度(GB29620-2013)污染物排放检测位置飘尘生产设施排气筒湿式洗涤≥96%≥98%烟道检测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