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
平衡阀是在水力工况下,起到动态、静态平衡调节的阀门。平衡阀可分为三种类型:静态平衡阀、动态平衡阀及压差无关型平衡阀。静态平衡 阀亦称平衡阀、手动平衡阀、数字锁定平衡阀、双位调节阀等,它是通过改变阀芯与阀座的间隙(开度),调整阀门的Kv(阀门流通能力)来改变流经阀门的流动阻力以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其作用对象是系统的阻力,消除系统中阻力不平衡的现象,从而能够将新的水量按照设计计算的比例平衡分配,各支路同时按比例增减。静态平衡阀在系统中应用场合可以在:总管、立管、水平支管以及末端等使用,效果等同于同程管。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
平衡阀的安装
安装
平衡阀的安装1)、取掉法兰端两边的保护盖,在阀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冲洗清洁。2)、带执行机构平衡阀安装前应按规定的信号(电或气)进行整机测试(防止因运输产生振动影响使用性能),合格后方可上线安装(接线按电动执行机构线路图)。3)、准备与管道连接前,须冲洗和清除干净管道中残存的杂质(这些物质可能会损坏阀座和球芯)。4)、在安装期间,请不要用阀的执行机构部分作为起重的吊装点,以避免损坏执行机构及附件。5)、本类阀应安装在管道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6)、安装点附近的管道不可有低垂或者承受外力的现象,可以用管道支架或者支撑物来消除管线的偏离。7)、与管道连接后,请用规定的扭矩交叉锁紧法兰连接螺栓。 [1] 平衡阀的主要特点是本身结构紧凑,密封可靠,结构简单,密封面与球面常在闭合状态,不易被介质冲蚀,易于操作和维护,适用于水、溶剂、酸和天然l气等一般工作介质,而且还适用于工作条件恶劣的介质,如氧气、过氧l化氢、甲l烷和乙烯等,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平衡阀阀体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组合式的。平衡阀工作原理:平衡阀只需要用旋转90度的操作和很小的转动力矩就能达到接通或切断管道的介质。用阀门调节水力工况的过程是建立合理水压图的过程,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这两个水压图会会合得很好。
调节阀的发展
自20世纪初始已有八十年的历史,先后产生了十个大类的调节阀产品、自力式阀和***l器调节阀等,调节阀和控制阀的发展历程如下:20年代:原始的稳定压力用的调节阀问世。30年代:以“V”型缺口的双座阀和单座阀为代表产品V型调节球阀问世。40年代:出现***l器,调节阀新品种进一步产生,出现隔膜阀、角型阀、蝶阀、球阀等。50年代:球阀得到较大的推广使用,三通阀代替两台单座阀投入系统。60年代:在国内对上述产品进行了系列化的改进设计和标准化、规范化后,国内才才有了完整系列产品。我们还在大量使用的单座阀、双座阀、角型阀、三通阀、隔膜阀、蝶阀、球阀七种产品仍然是六十年代水平的产品。这时,国外开始推出了第八种结构调节阀——套筒阀。70年代:又一种新结构的产品——偏心旋转阀问世(第九大类结构的调节阀品种)。这一时期套筒阀在国外被广泛应用。70年代末,国内联合设计了套筒阀,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套筒阀产品系列。80年代: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成功引进了石化装置和调节阀技术,使套筒阀、偏心旋转阀得到了推广使用,尤其是套筒阀,大有取代单、双座阀之势,其使用越来越广。80年代末,调节阀又一重大进展是日本的Cv3000和精小型调节阀,它们在结构方面,将单弹簧的气动薄膜执行机构改为多弹簧式薄膜执行机构,阀的结构只是改进,不是改变。它的突出特点是使调节阀的重量和高度下降30%,流量系数提高30%。90年代:90年代的调节阀***是在可靠性、特殊疑难l产品的攻关、改进、提高上。到了90年代末,由华林公司推出了第十种结构的产品——全功能超轻型阀。它突出的特点是在可靠性上、功能上和重量上的突破。功能上的突破——唯l一具备全功能的产品,故此,可由一种产品代替众多功能上不齐全的产品,使选型简化、使用简化、品种简化;在重量上的突破——比主导产品单座阀、双座阀、套筒阀轻70~80%,比精小型阀还轻40~50%;可靠性的突破l——解决了传统调节阀等各种不可靠性因素,如密封的可靠性、***的可靠性、动作的可靠性等。该产品的问世,使中国的调节阀技术和应用水平达到了九十年代末***水平;它是对调节阀的重大突破;62MPa(62米水柱),如果平衡阀安装在回水管上,被控用户的回水压力P3可能接近0。尤其是电子式全功能超轻型阀,必将成为下世纪调节阀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