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纱锭子的由来与发展
纺纱锭子是由纺专演变而来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纺专纺纱,人工转动纺专,纱线旋转而被加拈并卷绕在专杆上。
西汉时期以铁杆制纺专,杆径上细下粗。后来,手工纺车所用的纺纱锭子就成为现代纺纱锭子的雏形,它是两点支承的细长杆。
19世纪初期,环锭纺纱机纺纱锭子问世,其上下轴承都用滑动轴承,是不封闭的。由于不能储油、防尘,需要每天加油,而且容易沾污机件和纱线。
后来改进为上轴承和锭底封闭在壳体内,这时锭速仅为6000转/分左右。
随着提高锭速和增加卷装容量的需要,纺纱锭子结构也在不断改进。
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制造滚柱轴承纺纱锭子:上轴承采用滚柱轴承承受径向负荷,下轴承称为锭底,承托纺纱锭子的重量,两者刚性连接,称刚性纺纱锭子,锭速为8000~12000转/分。
到了50年代又发展成锭底为弹性支承的纺纱锭子,称弹性纺纱锭子。以后,纺纱锭子的改进侧重在研究纺纱锭子的支承结构,以提高速度。
到70年代棉纺锭速已达到18000转/分以上。高速后产生噪声,功率消耗增多和机件加剧磨损等问题,遂成了研究的课题。
纺纱锭子的***
1、锭子油的合理应用:
转速1.7万转/分钟以下的普通锭子,如果使用合格的锭子油,冬季每9天补油一次、夏季每7天补油一次,经纬纺机、上海专件、衡阳纺机、河南二纺机等企业锭子的平均寿命可达到8~9年。如果是“懒汉锭子”,使用合格的10号锭子油,每三个月补油一次,寿命可以达到10多年。3、纱管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振动、摇摆使纱管偏离平衡位置发生摇头、跳管现象。
锭子能够长期使用的关键在***,具体来说就是用对油、不缺油、油不脏。“用对油”一是不要用假油,二是要用对油号。
再有就是“不缺油”。原来行业的***标准是6~8天补油一次(这是针对D1系列锭子,D3、4、5、6锭内储油更少),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但行业处境使大家很难这么“实在”,一般企业都是10天以上补油一次,甚至15天、20天补油的企业也有。
至于“油不脏”,理论资料和实践验证脏油润滑的磨损速度是净油润滑的2~4倍。而目前的清洗方法都不能保证锭子油不脏,这也是锭子的结构使然。
薄壁纱管的基本特点
薄壁纱管材质的选定
薄壁纱管以其壁薄、质量轮而命名,就其制造材质而言,目前国内以PPO、ABS和PCG材料为主如纺棉为主、相对纺纱速度不高的纺织企业,可选用ABS材质或高抗冲ABS材料,价格相对较低、投入成本也少,且相同规格单个纱管的质量轻,整机的负荷较轻,有利于能耗的降低:但其耐磨性较差,变形量大,抗弯曲性能差,相对的静电量较大。识别方法:燃烧(缓慢)、燃烧过程(软化燃烧,无滴落,***,黑烟)、离火后(继续燃烧)、气味(特殊气味)。
所以,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材质为PC和PCG两种材质,生产的纱管劇性强,变形少、尺寸稳定,不易产生静电,虽然相对的制造成本和售价较高,但其性价比优良:缺点是耐应力差,易发生亀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