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纱锭子的由来与发展
纺纱锭子是由纺专演变而来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纺专纺纱,人工转动纺专,纱线旋转而被加拈并卷绕在专杆上。
西汉时期以铁杆制纺专,杆径上细下粗。后来,手工纺车所用的纺纱锭子就成为现代纺纱锭子的雏形,它是两点支承的细长杆。
19世纪初期,环锭纺纱机纺纱锭子问世,其上下轴承都用滑动轴承,是不封闭的。由于不能储油、防尘,需要每天加油,而且容易沾污机件和纱线。
后来改进为上轴承和锭底封闭在壳体内,这时锭速仅为6000转/分左右。
随着提高锭速和增加卷装容量的需要,纺纱锭子结构也在不断改进。
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制造滚柱轴承纺纱锭子:上轴承采用滚柱轴承承受径向负荷,下轴承称为锭底,承托纺纱锭子的重量,两者刚性连接,称刚性纺纱锭子,锭速为8000~12000转/分。
到了50年代又发展成锭底为弹性支承的纺纱锭子,称弹性纺纱锭子。以后,纺纱锭子的改进侧重在研究纺纱锭子的支承结构,以提高速度。
到70年代棉纺锭速已达到18000转/分以上。高速后产生噪声,功率消耗增多和机件加剧磨损等问题,遂成了研究的课题。
纺纱锭子的***
1、提高机械性能降低捻度不匀
锭子的机械性能对纱线捻度内不匀有重要影响。我们曾经在FA506细纱机上对C60/T40 J4.9tex品种的20个锭子进行对比试验。具体方法是在其他条件均不改变的情况下,用同型号新锭子对在机旧锭子进行更换,测试更换前后各单锭卷绕的捻度内不匀CV值。上口圈、上口护圈采用不锈钢材料,经特殊机械成型,确保圆整度和平整度,光滑不拉条。
测试结果表明:旧锭子换新锭子后,所有锭子纺纱的捻度均有明显增加,平均增加10.6捻/10厘米,捻度内不匀CV值全部下降,由原来平均6.5%降低到4.5%,平均降低2.0个百分点,降幅30.8%。
20个锭子纱线捻度与捻度极差由28.8捻/10厘米降至9.0捻/10厘米,单锭纱线捻度内不匀CV值由8.5%降至5.7%,各锭子之间纱线捻度不匀CV值由原来的6.2%降低到4.0%,降低2.2个百分点,降幅为35.5%,而且各单锭纱线捻度内不匀CV值趋于一致。这说明锭子的机械性能和锭子之间的性能差异是造成捻度不匀的原因之一。纺织器材配件的工艺性能纺织器材配件的加工工艺性能的好坏直影响到纺织器材配件的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
因此,提高锭子的机械性能并改善锭子之间的性能差异对于降低纱线捻度不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薄壁纱管的基本特点
薄壁纱管的外表设计
薄壁纱管的外表设计,除了保证其与集体落纱主机上的抓管器和自动理管装置配合以外,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纱号的工艺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
薄壁纱管外部线条的多样化设计:细线纹、细线纹 U字型线纹、麻花状、光面、螺旋、点状、梯型“U”字型线条型式等,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纱号品种而设计的,工人在挡车过程中生头容易,且提升机器自动线头能力。同时,线槽设计又要考虑减少纱线在退绕时产生余纱多、退绕不干浄、脱纬等问题,从而为纺纱厂减少浪费、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益。纺织用塑料纱管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纺织工业是我国的民族工业,纺织用塑料纱管是与纺织机械配套使用的重要辅件,纺织织布离不开塑料纱管,纺织用塑料纱管在未来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