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用塑料纱管的修复工作
对纺织用塑料纱管进行修复是保证纺织用塑料纱管完好率,使纺织用塑料纱管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下面就来看一下纺织用塑料纱管的修复工作:
1、表面的修复
纺织用塑料纱管表面创伤及磨损,用塑料胶均可进行修补,修补后的纱管平整光滑,色泽鲜艳如新。
2、下口、小眼的修复
可用专用小眼胶,该胶粘合力强、常温固化、固化快、***、操作方便,修复后的小眼与锭子配合良好,锭位可按照企业自定标准确定。
3、对摇头、跳管的修复
采用成熟技术,并严格要求,修复后的纺织用塑料纱管可达到优级品标准。
纺织器材配件的工艺性能
纺织器材配件的加工工艺性能的好坏直影响到纺织器材配件的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所以,纺织器材配件的工艺性能也是选材的重要依据之一。
1、铸造性能
一般是指熔点低、结晶温度范围小的合金才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2、压力加工性能
是指钢材承受冷热变形的能力。冷变形性能好的标志是成型性良好、加工表面质量高,不易产生裂纹;而热变形性能好的标志是接受热变形的能力好,抗s氧化性高,可变形的温度范围大及热脆倾向小等。
3、切削加工性能
刀具的磨损、动力消耗及零件表面光洁度等是评定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好坏的标志,也是合理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之一。
4、可焊性
衡量纺织器材配件焊接性能的优劣是以焊缝区强度不低于基体金属和不产生裂纹为标志。
5、热处理
是指纺织器材配件在热处理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如过热倾向、淬透性、回火脆性、氧化脱碳倾向以及变形开裂倾向等来衡量热处理工艺性能的优劣。
纺纱锭子的由来与发展
纺纱锭子是由纺专演变而来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纺专纺纱,人工转动纺专,纱线旋转而被加拈并卷绕在专杆上。
西汉时期以铁杆制纺专,杆径上细下粗。后来,手工纺车所用的纺纱锭子就成为现代纺纱锭子的雏形,它是两点支承的细长杆。
19世纪初期,环锭纺纱机纺纱锭子问世,其上下轴承都用滑动轴承,是不封闭的。由于不能储油、防尘,需要每天加油,而且容易沾污机件和纱线。
后来改进为上轴承和锭底封闭在壳体内,这时锭速仅为6000转/分左右。
随着提高锭速和增加卷装容量的需要,纺纱锭子结构也在不断改进。
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制造滚柱轴承纺纱锭子:上轴承采用滚柱轴承承受径向负荷,下轴承称为锭底,承托纺纱锭子的重量,两者刚性连接,称刚性纺纱锭子,锭速为8000~12000转/分。
到了50年代又发展成锭底为弹性支承的纺纱锭子,称弹性纺纱锭子。以后,纺纱锭子的改进侧重在研究纺纱锭子的支承结构,以提高速度。
到70年代棉纺锭速已达到18000转/分以上。高速后产生噪声,功率消耗增多和机件加剧磨损等问题,遂成了研究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