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展人工林中保护自然植被
保护自然植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在发展人工林时,应保持一定比例的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这有利于人工林及其基地生态环境的维护。一是保护造林地周围的天然林和生态敏感区的原始植被,如造林地周围陡坡、山脊、溪流和两侧山坡的原始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二是在造林基地保留一些小的原始森林和生长良好的次生林。基地内的村庄、城镇、***古迹、水库和道路,应当保护一定宽度和面积的自然植被,作为防护林和风景林。第三,不要对造林地的自然植被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过去南方杉木造林采用“炼山”、“全垦”、“全抚育”的方法,对造林地的自然植被造成了毁灭性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造林措施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环境保护,很少被采用。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只要清除一些对幼林生长***的植物,如有竞争力的植物如五加芒和藤本植物,保留那些对幼林生长无害的植物,就可以达到抚育的目的,保护有用的植物,防止水土流失。

选择强壮的幼苗。实验证明,选择2年生根、1年生根或2年生根、高4.5m、胸径3.5cm以上的美洲黑杨苗木造林,不仅苗期短、抗自然灾害能力强,而且生长快、生长早、木材产量高。壮苗的要求是根系发达完整,苗厚,枝梢木质化程度高,顶芽饱满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四.造林密度。合理造林密度的设计应根据杨树品种的特性、造林地点的立地条件、栽培目标、轮伐期等因素来确定。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对于生长速度快、冠幅大、直径大、密度小、立地条件差的品种,可以选择直干、窄冠的品种,短轮伐期的林分密度可以较大。根据***杨树木材标准的有关规定和山东杨树丰产林造林密度的研究成果,短周期纸浆林的造林密度为2×3米、3×3米和3×4米,胶合板的造林密度为5×6米、6×6米和4×8米,以利于大直径木材的培育。

树冠红杨,又叫美丽杨,与传统杨属中的杨树一样,都是高大的落叶乔木,但其生物学特性远非传统杨。树冠红杨有许多优点,如三色一树,绿色树干不开裂,无絮状物,生长速度快等。这是一种罕见的优质彩叶杨新品种。与传统杨树的***大区别是一棵树的三色特征。树冠红杨树干笔直,生长迅速,树冠饱满,发芽早,落叶晚。叶色由每年3月中旬发芽期的鲜红色逐渐变为紫红色和橙红色。下部叶子的颜色变成了翠绿色。叶色在每年11月的落叶期之前再次变为橙色,而叶柄、叶脉、茎和新梢始终为鲜红色,颜色鲜艳、多变、美观,可在整个生长期内保持一棵树的三色和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