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噪音不是繁荣的体现。我们就是要让“城市静悄悄”成为生态和谐的画卷,不能再让我们“睡在噪音里”。心理***、精神***多发,何尝没有噪音污染的罪过?别把“噪音会让人长胖”当笑话,这是对城市进入静音模式的呼唤。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6月25日报道,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噪音——哪怕是低音量噪音——的不断变化对实验参与者正常的心率模式产生了直接的***性影响。
噪声来源复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交通日趋便捷,道路交通噪声也影响着百姓生活。2016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哈尔滨超过70分贝的道路比例高达82.4%,白天平均等效声级为73.4分贝,已经超过功能区限制要求。沈阳、济南也成为交通噪声严重的地区,白天平均等效声级为70分贝。虽然报告公布的对道路交通监测数据仅限于昼间,但夜间交通噪声危害更不容小觑。


当距离噪声源很近的位置设置屏障时,在屏障面向声源的一侧进行吸声处理,降低屏障的反射声,起到了辅助降噪的作用。吸声材料的吸声频率特性应与声源的频率特性相一致,对于低频噪声源应加强低频吸声,高频噪声源应加强高频吸声。吸声处理前应先测量噪声的频谱,根据频谱选用吸声材料,如果吸声的频率特性正好与噪声相反,将“事倍功半”而徒劳。隔声降噪在声源周围围挡屏障能够阻隔直达声,降低室内噪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