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减缓纺织用塑料纱管的老化
在应用纺织用塑料纱管时,大家是不是会碰到塑料纱管老化的状况,一起来掌握下。
大家为处理塑料工艺品老化难题,在制塑料常常加一些防老剂,以缓减其老化速率,实际上这仍未多方面解决困难。以便使纺织用塑料纱管能坚固耐用,关键是应用时要恰当,不许太阳暴晒,不许淋雨,也没有火上或暖气片上烤,不必常触碰水或原料油等。
此外,尽量减少用塑料器皿或是包装袋盛放油腻感或是热食材,纺织用塑料纱管不能用力撞击,也不能在高溫下常常暴晒,撞击非常容易碎,暴晒非常容易加速其老化,进而缩短使用期。
纺纱锭子的由来与发展
纺纱锭子是由纺专演变而来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纺专纺纱,人工转动纺专,纱线旋转而被加拈并卷绕在专杆上。
西汉时期以铁杆制纺专,杆径上细下粗。后来,手工纺车所用的纺纱锭子就成为现代纺纱锭子的雏形,它是两点支承的细长杆。
19世纪初期,环锭纺纱机纺纱锭子问世,其上下轴承都用滑动轴承,是不封闭的。由于不能储油、防尘,需要每天加油,而且容易沾污机件和纱线。
后来改进为上轴承和锭底封闭在壳体内,这时锭速仅为6000转/分左右。
随着提高锭速和增加卷装容量的需要,纺纱锭子结构也在不断改进。
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制造滚柱轴承纺纱锭子:上轴承采用滚柱轴承承受径向负荷,下轴承称为锭底,承托纺纱锭子的重量,两者刚性连接,称刚性纺纱锭子,锭速为8000~12000转/分。
到了50年代又发展成锭底为弹性支承的纺纱锭子,称弹性纺纱锭子。以后,纺纱锭子的改进侧重在研究纺纱锭子的支承结构,以提高速度。
到70年代棉纺锭速已达到18000转/分以上。高速后产生噪声,功率消耗增多和机件加剧磨损等问题,遂成了研究的课题。
薄壁纱管的基本特点
正确的使用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知,铝杆锭子与薄壁纱管配合的技术间隙为0.10mm~-0.40m,完全依靠铝杆上“猫眼”
设计的弹力支撑起纺纱旋转所需的力,而“猫眼”是在一定的弾力的作用下,以球面型式紧贴在纱管的内表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纺纱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纱线断头,挡车工要重新进行接头。因此,每支铝杆锭子都配有一只刹锭器。在接头操作时,首先要进行锭子剩车动作,保持锭子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再进行拔管及接头动作。因此,対己习惯了光杆锭子操作法的挡车工来说,技能培养异常重要,是正确使用好铝杆锭子的关键。如果其操作方法不正确,像操作光杆锭子一样操作铝杆锭子,没有使用刹锭器就进行抓管、拔管动作,使铝杆上的“猫眼”支持帽不断地摩擦纱管的内壁,“猫眼”处会瞬间集聚大量的热能,导致温度迅速上升而融化薄壁纱管内孔上的塑料,使“猫眼”与薄壁纱管粘连在一起,严重时会造成纱管与铝杆锭子粘连在一起,到下次循环时,会无法进行循环动作,造成集体落纱部件的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