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分类式垃圾箱“上岗”啦,来看看它长什么样!】日前,在沈河区三八南社区内看到,一款新型分类式垃圾箱安装完毕,等待调试即将投入使用。这款新型垃圾箱长六米、高两米、宽一米左右,分别标注着玻璃瓶、塑料、纸张、织物、金属、有害垃圾六大类,还有详细的投放指南。目前沈城各居民小区,正相继安装这种分类垃圾箱,有的已经投入使用。以后居民可以在家中将垃圾分好类,并相关app联网下单,工作人员可免费上门取垃圾,方便居民生活、美化沈城环境。

垃圾分类系统将如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当人们在年底回顾2019年时,“垃圾分类”无疑是今年的热门词汇之一。
早在1957年,我国就已经提出了垃圾分类。2000年建立了八个主要城市作为废物分类试点。18年后,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到目前为止,只有从上海的强制垃圾分类中才能看到曙光。中国在垃圾分类方面做了哪些尝试?为什么这么难?
今年6月,住房和建设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通知》,将全国46个城市纳入强制分类的“快车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年7月正式实施,这一规定被称为“严厉”。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包括北京、广州、杭州、重庆和深圳在内的一些城市悄悄地加快了速度,将垃圾分类到了城市管理的重要位置。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全国许多省市已经走上了垃圾分类的“快车道”,这与今年6月住房和建设部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不无关系。通知明确表示,从2019年开始,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将开始生活垃圾分类。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市实现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一条街道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定制的专门废物分类系统]
时间表已经明确,城市固体废物国家分类的“第一年”已经到来。我们在城市多彩的霓虹灯下享受着现代生活的美丽,但我们不知道我们也在垃圾包围的中心。我们享用的所有食物和自然资源都来自城外,而城外的世界正被我们自己制造的垃圾吞噬和污染。
经过多年的平静,垃圾分类系统在今天这个相互关联的时代是必不可少的。

与实施前没完没了的呼吁不同,上海的垃圾分类措施刚刚实施,但它让上海人很痛苦,因为分类太笼统,尤其难以区分干垃圾和湿垃圾。许多媒体介绍了这方面的区别。作者从一些新闻图片中看到,也有许多纸质的指导材料,但无论是张贴在户外的海报还是发给居民的小册子,它们都在制造新的垃圾。比上海实施强制性垃圾分类措施晚的城市已经吸取了这一教训,并实施了更详细、更容易理解的分类标准。不久前,住房和建设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因此,无论将来何时实施新措施,都必须考虑公众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