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室是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师生从事科学实验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实验教学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条件。一个规范而适用的科学实验室是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也明确了,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积极提供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足开全演示、分组实验。演示、分组实验要做到正确、规范,达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制定学生探究性实验计划,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可以结合各校自身特点,开设有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及探究课题。创造条件开放科学探究实验室,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亲历各种科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台的安装: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米,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9.5米。教室中间纵向走道宽度和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及调和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55米。仪器室:食品及准备室与实验室个数比为1:1,室内使用面积:新室不少于40平方米,旧室不少于33平方米。班额超过45人应按两人一组增加仪器设备。平等班多于6个应配双套。
实验室装饰装修:实验装修不同于普通的工装,在设计、选材和施工等方面要考虑防水、防滑、防尘、防腐蚀、防静电、防干扰、防振动等要求,更要结合一些精密仪器的用水、用电、用气,以及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同时,实验室装修与每一个分项工程交叉衔接,息息相关,必须对实验室的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消防、纯水、洁净和供气等***进行总体部署和协调,防止建筑拥堵、错位,合理设计、施工和管理,使复杂的工程变得井然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