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准进出口货物的特点之三
(三)ATA单证册项下的暂准进出口货物
1 .ATA单证册项下的暂准进出口货物,限于我国***加入的《关于货物暂准进口的ATA单证册海关公约》(简称《ATA公约》)及相关附约规定的展览会、交易会、会议或类似活动项下的货物。持证人凭ATA单证册进出口货物,可免填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并免向海关提供海关进口税费的。ATA单证册项下货物属于受进口限制的,应办理有关批准或检验手续。ATA单证册项下暂准出口货物属于***限制出口或需缴纳出口税的货物,由中国国际商会统一向提供总。没有采用ATA单证册的暂时进口货物,海关可凭当事人提供的、办理有关海关手续。
2.ATA单证册项下暂准进口货物属于除进口许可证、配额以外的其他限制进口范围的,如基于公共道德或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动植物检疫、濒危动植物保护或知识产权的考虑而实施的限制措施,持证人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但对租赁、租借方式暂时进出口,并用于生产、建筑或运输等的,给予的免税只能是部分的。
暂准进出口货物的范围
1.分类:按照《关税条例》规定,暂准进出境货物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境或出境,在进境或出境时***义务人向海关缴纳相当于应***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其他可以暂不缴***款,并按规定的期限复运出境或复运进境的货物;
另一类则应当按照该货物的完税价格和其在境内、境外滞留时间与折旧时间的比例计算按月征进、出口税的暂准进出境货物。
2.范围:前一类暂准进出境货物的范围是:
(1)在展览会、交易会、会议及类似活动中展示或者使用的货物;
(2)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中使用的表演、比赛用品;
(3)进行新闻报道或者摄制电影、使用的仪器、设备及用品;
(4)开展科研、教学、活动使用的仪器、设备及用品;
(5)上述四项所列活动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及特种车辆;
(6)暂时进出的货样;
(7)供安装、调试、检测设备时使用的仪器、工具;
(8)盛装货物的容器;
(9)其暂时进出境用于非商业目的的货物。后一类暂准进出境货物是指上述九项货物以外的其他暂准进出境货物。


货物入库业务的程序
货物入库的业务程序可以分为收货准备、货物接运、货物验收、货物入库、办理入库手续等几个环节。
(1)货物入库前的准备。货物入库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编制仓储计划,做好入库准备;安排仓容,确定堆放位置;合理***人力、装卸机具;准备验收设备,保证货物验收;备齐相关需要的其他用品。
(2)货物的接运。货物的接运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铁路专用线接车;存货人送货到库;到车站、码头提运;仓储人自提入库。
(3)货物的验收。主要包括对货物数量、质量和包装的验收,即复核货物数量是否与入库凭证相符,规格、牌号等有无差错,货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货物包装能否保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等内容。
(4)货物的入库。收货保管人员把经过验收合格的产品进行分类搬运,即按每批入库单开制的数量将同一品种集中,分批送到预定的货位。做到进一批清一批,严格防止品种互串和数量短溢。对于货物的堆垛,要考虑未来送货的情况;尽可能地一次搬运到位,避免重复劳动。
(5)办理入库手续。主要包括登账、立卡和建档。

造成港口漏装或错装的原因有:
(一)货物的运输标志不清
装船时,发现货物的运输标志不清,应由发货人进行处理,如处理得不及时,就有可能被港方遗漏而忘记装船;或将运输标志不清的货物张冠李戴,漏装、错装上船。当然这与理货员的工作有着密切关系,如理货员能尽职尽责,就会得到纠正。
(二)港口库场管理不善
1.进、出货物数字不准:进、出港口库场的货物,由于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严,管理混乱,造成货物乱堆、乱放,数字点不清,错收、错发、漏收、漏发,由此导致货物漏装、错装。
2.货物堆码混乱:进口和出口货物,不同目的港、不同票的货物混堆在一个货位上,或隔离界限不清,码垛不整齐,标志不朝外,没有桩脚牌或桩脚牌错误,以致无法按票装船,加上装船沿途的掉件没能及时归人,这都会造成漏装或错装事故。
3.出库把关不牢:货物出库装船时,不认真核对单、货,不仔细清点件数,不认真指导工人出货,不检查垛底和道路,造成不该装船的货物被带上船,该装船的货物没有全部装上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