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美,无处不在,
在雕梁画栋、恢弘大气的皇宫,
在曲折幽深、素净淡雅的园林,
在青砖灰瓦、雕刻精美的民宅。
每当你步入其中,就会发现:
让人感到惊艳的往往是那些寻常生活中
被精心雕刻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
古人云: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
雕刻,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工艺,
工匠们在木石砖瓦上雕以图案、花纹,
雕刻方法复杂多样,
风格古典而清雅,
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徽州民居素来以“三雕”著称于世,一村之内、一宇之中往往木雕、石雕、砖雕三艺齐备,三雕并美。在古徽州六县古民居,风格独特、工艺精良的砖雕作品可谓比比皆是,其流韵直接影响到江、浙一带的砖雕艺术。徽州砖雕在画面构图和雕作技法上大胆借鉴了新安版画的艺术成就和北方官式建筑的砖作工艺。中国砖雕因其独特而精湛的雕刻技巧,生动活泼而雅俗共赏的形式而具有斑斓的艺术生命和审美意蕴。与徽州天井院民居一样,徽州砖雕也是熔冶古今、自成一格的大制作。
题材以人物、楼台为主,主体人物突起于前,衬景往往阴刻于后,纵深上相互掩映。由于刀法精熟,在厚不盈寸的薄条砖上,往往能雕镂达六七层之多,前呼后应,具有层次美和距离感,光影效果显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徽州门楼艺术上的可贵之处在于注重平面构成形式,装饰有节制,简繁得体,体现出古雅的文化品味,这在民居砖雕中是不多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徽州门楼砖雕的成就是独特的,它和高高的马头墙、深宅、天井一样,是徽州民居建筑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补、修、磨:
砖质较脆,在雕刻过程中难免有“暴口”等情况,还有砖本身质量(砂眼、喜蛛窟)需用砖细灰补填,再修、雕、磨。
安装 装贴,砖块浸水:
背面用元宝榫或铁丝和墙体连接,精心校正雕刻件,灌注水泥砂浆结合,拼缝采用油灰或其他材料。
整体补、修、磨:安装结束,待油灰缝干后,去凸出的灰料,修补安装过程中的损坏,打磨,上防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