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硫塔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风险源(危害因素):未正确使用安全用品、用具; 脱硫塔施工人员注意力不集中;防护设施器材缺失、不完善;物品放置不妥;多人协同作业时无指挥、动作乱。可能的事故后果:高处坠落、落物打击、人员触电、人员砸碰磕绊挤压、设施损坏!控制措施:四级 L0M 监督人员按职责到位,多人协同作业必须有人指挥、协调、确认设立专职监护人,做好施工前5min安全隐患排查和签字见证,加强安全意识,
采取防护措施:
(1)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带、工具袋:
(2)高处施工应当消除上部空间易坠落物品,搭设隔离措施"搭防护网,临边作业拆除防护后要及时***,或落实硬杆防护和警示标识;工作面下方应有警戒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其它防护隔离措施,加强监护作业;(3)不许上下投掷工具或材料;吊装时应捆扎牢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产生堵塔的成因,一是入塔气体除尘效果不佳,二是塔内气液偏流严重,三是脱硫液再生不好,四是副盐控制超标严重,五是操作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堵塔的关键因素在于脱硫塔内填料,但入塔气体的降温除尘、再生系统的合理配置及生产操作有效管理也同等重要。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去换个角度,从脱硫塔的设计入手来解决堵塔问题。其中除尘的主要任务是,将吸尘罩或产尘设备抽出的含尘空气经净化后排人大气,以保护大气环境。
脱硫塔堵塔的解决途径
1. 常压脱硫
对于常压脱硫系统,采用喷淋空塔段或填料段与空喷段组合的脱硫塔,不失为脱硫行业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因为塔内填料的大幅度减少,加上塔下部的喷淋空塔段也担负了一定的降温除尘作用,这样就可有效的避免填料塔堵塔的弊病。工业化实践证明,仅喷淋空塔段的脱硫效率就高达60%。该装置是集传统的诸多的塔内件的优点于一身,更加强化气液传质过程,它充分利用了脱硫反应机理H2S和碱溶液快速化学反应的原理,采用气液直接接触,并依据H2S含量高低设置特殊的气液接触装置、气泡再布装置,使气液之间动态接触,湍动传质。
对于加压脱硫(变换气脱硫)系统,采用无填料塔技术,以QYD气液传质装置来取代填料,可从根本上解决塔堵问题。
我们知道,对于变换气脱硫,虽然其同常压脱硫脱除H2S的反应机理是一样的,但压力不同,气体组分也不一样,特别是CO2含量差别较大(变换气CO2含量为28%左右,而半水煤气中CO2的含量仅为8%左右)。脱硫除尘的主要原理此种脱硫除尘器为旋风、喷淋组合式脱硫除尘设备。
该装置是集传统的诸多的塔内件的优点于一身,更加强化气液传质过程,它充分利用了脱硫反应机理H2S和碱溶液快速化学反应的原理,采用气液直接接触,并依据H2S含量高低设置特殊的气液接触装置、气泡再布装置,使气液之间动态接触,湍动传质。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使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液体充分混合接触,提高了气体的净化度。除尘系统机械振打式清灰方式虽然滤袋运动幅度较大,但由于清灰动能较低,容易导致清灰不彻底,且滤袋损伤大,寿命短,目前已较少采用。
另外,由于气液接触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脱硫原料气中CO2对碱溶液吸收的影响得到极大地改善,溶液中NaHCO3的生成率也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贫液质量,促进了溶液循环吸收能力。该气液传质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操作弹性大,不仅适应于旧脱硫塔改造,更适用于新塔设计。工业锅炉燃煤引起的煤烟型大气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脱硫除尘器主要脱硫除尘机制是尘粒与液滴的惯性碰撞,离心分离和液膜粘附等。这种塔板由于开孔率较大,允许高速气流通过,因此负荷较高,处理能力较大,压降较低,操作弹性较大。其气液接触时间较短,适合于气相扩散控制的过程,如气液直接接触传热、快速反应吸收等。因此,在脱硫过程中应该使用快速反应吸收型的脱硫剂,千万不要使用反应速度较慢的碳酸钙脱硫剂等。因为塔内填料的大幅度减少,加上塔下部的喷淋空塔段也担负了一定的降温除尘作用,这样就可有效的避免填料塔堵塔的弊病。不然,达不到预期的除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