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液下泵该如何安装,拆卸,起动及运转
一、液下的安装要求
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
1 前 言
我厂用液下泵是一种耐腐蚀立式泵,其过流部件浸没在被输送的介质中,传动轴通过支承件与轴承部件保持其稳定性,泵的重量和轴向力通过轴承传递给基础,根据工艺装置要求,液下泵应具有一定插入深度。此泵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1 介质特性
根据输送介质的腐蚀性、挥发性、含固体颗粒粒度、浓度等情况,确定叶轮型式、材料、轴承、密封及冲洗方式等。
1.2 使用条件
抽送介质温度高低,决定了支承型式、冷却结构、有无保温夹套等。根据泵的使用要求,可合理确定泵体插入深度,属于随时都可能启动的液下泵,泵体插入深度必须足够长,以使液位浸没泵体,保证液下泵随时可以启动,例如***生产用泵及湿法冶炼所用液下泵;污水排空性质的液下泵,使用要求是污水积满以后,启动液下泵,吸净污水后停机。看到***近一期的行业消息报道,依据十二五的计划,因为国度请求各地职能部门增强污水治理任务,在这项规则中,能够猜测到能够带动的相干行业的开展,其中就触及到泵阀类,***预计,在城市污水解决中,泵类产品需求量将在6000亿元左右。在这种工况下,液下泵的泵体插入深度可以设计得较短,通过加装吸入管补充插入深度,吸净液体。泵体插入深度的缩短,有利于提高泵的可靠性,并降低成本。
2 液下泵结构
2.1 典型结构
为双支承液下泵剖面图,支承是刚性的,通常使用滚动轴承,上轴承为成对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或向
心球轴承,下轴承为向心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这种配置可以承受双向轴向力和一定的径向力。此泵采用
离心叶轮,它适用于固体颗粒含量较低的场合。根据介质的具体特性还采用旋流式及混流式叶轮。
2.2 一些变型结构
因结构制约,双支承液下泵转速n= 1500 r/min时,泵体插入深度L≤ 1 700 mm;n= 3000 r/min时,泵体插
入深度L≤ 1 100 mm。插入深度较短是双支承液下泵的主要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大液下插入深度,
可采用下列措施,这形成了液下泵的两种变型结构。
液下泵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液下泵,液下泵主要是工作时部分淹没在液体内,轴封无泄漏现象。且占地面积小,使用可靠,维修方便,耐腐蚀性能强等特点。液下泵广泛适用于化工、制药、造纸、石油等工业部门。液下泵的立式电动机以螺栓固紧电机座上,并通过弹性联轴器与泵直接传动、泵体、中间接管、泵架、出液管、管法兰,以螺栓联接构成一体,固定在底板上,液下泵的整体通过底板安装在容器上。第六、液下泵叶轮晃动的起因因为侵蚀性或许翻转招致耐侵蚀液下泵叶轮螺帽晃动,叶轮晃动大,招致振动及噪音大。泵的轴向力与径向力,(包括泵运转中所产生的水压力,叶轮及转子重量等),均由轴承盒内所装单向推力球轴承,单列向心球轴承;以及滑动导轴所承受为保证泵安全正常运转。轴承以黄油润滑之,导轴承同所输送的液体润滑。因此,液下泵工作时液面必须高于叶轮中心线。伸入容器长度L的长短不同,则又分为中间导轴承结构和无中间导轴承的结构.
液下泵根据伸入容器长度的不同(一般为1至1.5m)而制成规格。液下泵工作部分淹没于液体中,泵运转产生的轴向及径向力分别由滚动轴承及滑动轴承支撑;因此运行宁静无噪音。轴封无液体飞溅现象。密封填料处有冷却系统,可根据用户使用介质的温度,用冷却水带走热量。



液下泵装配与拆卸
装配与拆卸
传统液下泵装配
(1)将轴承分别装在轴承盒和轴承座上。
(2)将毛毡圈装在轴承端盖甲、丙和轴承盒上。
(3)将轴承端盖乙、丙装在轴承座上并用螺栓紧固。
(4)将装好轴承的轴承盒穿在轴上,拧上圆螺母,并将轴承端盖甲紧固在轴承盒上。
(5)将轴装入轴承座,用螺栓固定,拧上调整螺钉,并将轴承安装在支承座上,将挡水圈套在下部轴承处的适当位置。
(6)将联接管固定在轴承座上,并在联接管下部装上泵盖,在轴下部装上叶轮并拧紧,依次装上泵体前盖,并螺栓固定,用轴承盒处的调整螺钉调整叶轮与前盖间的间隙,(控制在1--1.5mm内)调好后用螺母,螺栓紧固。
(7)电机支承安装在轴承座上用螺栓紧固,在轴的上端装联轴器部件,并将电机联轴器用紧固螺钉紧固在电机轴头上,将电机装在电机支承上,并用螺栓,螺母紧固。
(8)从泵的出品顺序将石棉垫,出液弯头、出液管件装上,并固定在支承座上。
新型液下泵
(1)将新型液下泵的板凳与人孔盖焊接在一起。
(2)将板凳上的法兰与泵头上的法兰用螺栓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