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地下水采用得到严格管理,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
主要指标: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2020年考核目标”要求,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到2030年,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进一步提升。河道的河长信息、治理方案、治理时间表以及当月的河道水质数据都显示在上面,并实时更新。
另外针对劣Ⅴ类水体建立剿灭劣V类水体任务,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移动端:GPS记录巡河轨迹巡河机制是大河道一天一巡,小河道三天一巡。过去河长们总是苦于每次巡河之后没有任何记录,如今巡河轨迹管理”可以清晰记录老金一天的巡查情况。在巡河时,通过手机拍照或输入巡河日志,将沿途所见所闻即时上传,利用“***台”解决所辖范围内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治水难题。与此同时,镇级、市级、省级河长也都能通过手机查看鸽溪的即时情况,并作出批示。通过生态护岸、陆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植物建设,进而实现透水和净水的功能,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建设目标。
有了这套系统,等于让多了无数双监视的眼睛,上至省里,下至镇街,都可以看到它当前的水质情况;此外,通过该系统还能自动生成日报、月报、考勤报表、各类监测报表等,并定期进行通报,确保河道管理的电子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老百姓一旦发现问题,随时随地都能举报,无论通过哪个层级将问题反映到系统里,我们一线工作人员都会应声而动,作为责任人马上到位并就地处理问题,事后还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将治理后的情况拍照回传。这套系统不仅编成了一张人人参与治水的网,同时更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推动着每一条河流的治水工作。
统一平台、分级管理建设统一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消除信息孤岛,确保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完整。支持省、市、县、镇(街道)四级管理。3.2 技术创新优势3.2.1 开放式平台、积木式组合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在省、市或县级建设统一平台,需要对省、市、县级治水部门如环保、水利等共享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再加上每条河流的特点互不相同,各级河长对信息系统的诉求也各不相同,这必然要求一个全容纳、分布式、开放式、灵活性的平台与积木式的设计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采用组件模型,通过服务单元之间良好的接口和协议实现个性化功能,即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搭建模型来满足各级河长的需求。该方式具有服务利用率高、开发快、组合容易等优点。各级河长只要点点手机就能上报、处理、反馈各种紧急涉河事件,撰写电子版的“河长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