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早先发现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内寄生天敌昆虫。自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周氏啮小蜂简介以下是格瑞碧源为您一起分享的内容,格瑞碧源***提供周氏啮小蜂,欢迎新老客户莅临。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20世纪90年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

林间释放时间
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蛹,防治效果好坏决定于放蜂时间是否与美国白蛾蛹的发育期吻合。研究表明,周氏啮小蜂雌蜂在美国.
白蛾的老熟幼虫期即可爬附于寄主体.上刺螫寄主,进行补充营养,促使其提早化蛹,待化蛹后再将卵产在寄主蛹中;雌蜂也可在寄主蛹期直接咬破化蛹后的寄主薄茧到达蛹体产卵寄生。因此,放蜂的时期是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但由于美国白蛾的发育常常很不整齐,化蛹时间持续很长,故一个世代需放二次蜂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次放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始见期,第二次在上次放蜂后7-10天。周氏啮小蜂常规的化学防治办法虽然,但是喷洒出去的化学***既污染环境,又会杀伤其他有益的鸟类和昆虫,过上三年两载,美国白蛾的抗药性增强了,还会卷土重来。具体放蜂时间各地因气候不同,需根据当地美国白蛾发育进度决定。放蜂应在25C以上晴朗天气进行,10-16时之间。 此时光线充足,湿度小,利于雌蜂飞行寻找寄主产卵寄生。
目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园林行业已应用较为成熟的一项生物防治技术,作为防治美国白蛾有利用前景的天敌昆虫,释放后的周氏啮小蜂将会在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鳞翅目幼虫中产卵,蜂卵在蛾幼虫内发育成长,吸取寄生幼虫中全部营养,从而达到美国白蛾等害虫、控制虫口数量的目的。周氏啮小蜂的人工培育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关键是要选择病害少发育程度低的嫩蛹,要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同柞蚕蛹内的病原微生物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与杀虫效果比,释放周氏啮小蜂能有效降低美国白蛾虫口密度,且对环境没有污染,对人、畜和鸟类没有伤害,防治效果持久,易于同其他防治措施协调配合,有利于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