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面点焊时,电极由工件的同一侧向焊接处馈电。典型的单面点焊方式如图2所示。图中2a为单面单点点焊,不形成焊点的电极采用大直径和大接触面以减小电流密度。图中2b为无分流的单面双点点焊,此时焊接电流全部流经焊接区。图中2c为有分流的单面双点点焊,流经上面工件的电流不经过焊接区,形成分流。为了给焊接电流提供低电阻的通路,在工件下面垫有铜垫板。
由于芯棒与工件的接触面远大于电极与工件的接触面,熔核将偏向与电极接触的工件一侧。如果两工件的厚度不同,将厚件置于芯棒接触的一侧,则可减轻熔核偏移程度。
焊接时的主要问题:
1) 表层易***,失去原有镀层的作用。
2) 电极易与镀层粘附,缩短电极使用寿命。
3) 与低碳钢相比,适用的焊接工艺参数范围较窄,易于形成未焊透或喷溅,因而必须精控制工艺参数。
4) 镀层金属的熔点通常比低碳钢低,加热时先熔化的镀层金属使两板间的接触面扩大,电流密度减小。因此,焊接电流应比无镀层时大。
5) 为了将已熔化的镀层金属排挤出接合面,电极压力应比无镀层时高。




铜合金与铝合金相比,电阻率稍高而导热性稍差,所以点焊并无太大困难。厚度小于1.5mm的铜合金,尤其是低电导率的铜合金在生产中用得广泛。纯铜电导率极高,点焊比较困难。通常需要在电极与工件间加垫片,或使用在电极端头嵌入钨的复合电极以减少向电极的散热。钨棒直径通常为3~4mm。
铜和高电导率的铜合、金因电极粘附严重,很少采用点焊,即使用复合电极,也只限于点焊薄铜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