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供需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够缓解水污染。2013 年“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节水型社会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建立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2005 年,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对试点地区节水型社会评价工作起了指导意义。本次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评价权重,结合灰关联分析法,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构建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模型,对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节水工作提供思路。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保障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建设总量控制及定额管理体系、经济结构调整体系、节水工程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为***,以***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切入点,综合采取行政、jkjih***、经济、科技和工程等措施,、多层次推动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利用,建立***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管理体制与机制,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一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水情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增强节水意识。二要鼓励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政策制定,主动配合实施创建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三要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强化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每个人都应当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同时要对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