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显轨距尺对比机械轨距尺,数显轨距尺有以下优势——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
精度高:前沿的微电子技术和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自带温度补偿优化,温漂小,消除了材料热胀冷缩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零级轨距尺轨距分辨力0.01mm,水平分辨力优于0.05mm,可以用于速度不大于350Km/h的路线。稳定性好:抗电磁干扰强,符1合GB/T18268-2000中电磁兼容的规定,很好解决了数据漂移,重复测量50000次后,稳定性依旧优于0.10mm。地铁交通无缝线路的钢轨是重要的承重部件,两条钢轨的轨距和相对高差是线路状态的主要参数,由于城市交通坡度大,站点相对密集,电客车制动频繁,在频繁的车辆轮重作用下,钢轨挠曲起伏会产生少量的位移。
对于2级轨距尺(铝合金尺身),由于轨距尺是在室温20℃的室内进行检定的,而使用是在野外,环境温度与检定温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轨距尺尺身所使用的材料是热涨系数比较大的铝合金制作,因此因温度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检测的真实性,为此操作人员在使用轨距尺测量线路时,要根据使用环境的温度及尺身温度的变化,对检测出的数据进行修正,(注: 0级、1级轨距尺不需要修正)
标准轨距
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使用***广泛,它是***常见的轨距,全世界大约百分之六十的铁路都属于标准轨距。
标准轨距有不少来历,其中一种是,古罗马时代,泥土路居多,因此,马车在上面跑来跑去,慢慢地就会在路上压出两道深深的轮痕。于是,和这个轮痕同宽的马车跑起来会特别轻松,而那些和轮痕不同的马车行驶起来就特别费力,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轮痕里。OLED显示,超高、规矩、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等数据单独标定、清晰直观,适合室外强光读数和夜间测量。久而久之,同一个地方的马车就会变成相同的轮距。
马车与准轨
后来,罗马干脆规定,罗马境内全部改用一样的马车轮距,为4 尺 9 寸,这非常接近标准轨距的宽度。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而已,还有的说法是,标准轨距是由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铁路轨道检测尺与传统的轨道尺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精度高,可视性强。不管怎样,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将1435毫米定为标准轨距,于是,它成了国际上使用广泛的轨距。
开普轨距
开普轨距宽1067毫米,比标准轨距的窄,所以它属于窄轨。之所以名为开普轨距,是因为前南非好望角开普省在 1873 年采用了这个轨距,但其实开普省不是使用1067毫米轨距的地区。
使用开普轨距的***和地区还真不少呢,我国香港的电车使用1067毫米开普轨距,还有我国台湾省的绝大部分地区也都使用1067毫米轨距,日本的铁路轨距也主要为1067毫米,只有在建造高铁(新干线)时,为了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统一采用了1435毫米的标准轨。以前是机械式的道尺,现在中国铁路基本已经普及数字道尺,主要是因为数字道尺读数方便。
开普轨距是挪威先搞出来的,当挪威想建铁路时,考虑到挪威的山很多,而且当时运量也不大,就采用了1067毫米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