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施肥可在马铃薯完全发芽后或苗高约12-15厘米时施用(也可与次中耕结合施用),因为次施肥主要是促进幼苗生长和茎叶生长,应基于快速氮肥,可按每亩施用8-10公斤氮肥的量施用。第二次追肥可在马铃薯出芽期或苗高约35-40厘米时用于促进马铃薯生长(也可与第二次中耕一起进行)。由于这种追肥主要为马铃薯的生长和块茎形成提供养分,为了使马铃薯生长更多的块茎和大块茎,钾肥应作为主肥,氮肥应作为辅肥,追肥可按每亩10-15公斤***钾复合肥的3-5公斤氮肥用量施用。当马铃薯开花时,一般不需要在根际施用额外的肥料,尤其是氮肥,但叶面肥可以用来补充磷、钾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应该注意的是,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
播种日期太晚了。
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担心种薯过早,推迟播种日期是很常见的,这导致马铃薯生产期遇到高温阶段,影响马铃薯块的扩大,并导致人工减产。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山地区。这个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5℃到10℃之间,大约高21℃。研究证明,当地下10厘米的温度达到7-8℃时,马铃薯块茎可以生长,当温度达到10-12℃时,芽可以茁壮成长。出土的幼苗只有在0.8℃的低温下才会结冰。一旦温度上升到4℃以上,新的茎和叶仍然可以从节上长出,继续生长。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1℃左右,开花的适宜温度为15-17℃,块茎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7-19℃。当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块茎将停止生长。
玉米赤霉浸种浓度不当
为了提前打破休眠,防止薯块腐烂,促进其早期发芽和正常出苗,可在播种前15-20天用100毫克/公斤红色霉菌溶液浸泡3-15天,捞出晾干,置于15-18℃加速发芽,芽长1-15厘米时播种。在生产中,一些农民不匹配或故意增加红色霉菌的浓度,导致浸泡的马铃薯茎和叶又细又长,容易倒伏,导致产量下降。
播种太浅
在日常的马铃薯生产中,种植过浅的现象更为普遍。在一些地方,种植者只打算在播种和收获时省事。开沟只有6 ~ 7厘米。土壤在犁沟中沉淀后,芽块只能在离地面约5厘米的地方播种。适宜的播种深度为:开沟12 ~ 13厘米,沟内覆土2 ~ 3厘米,播种芽块离地10厘米,然后覆土。在土壤粘稠的地方播种可能会稍微浅一些,但是垄必须大,土壤覆盖和起垄必须厚。
块茎形成期
出芽后15——20天,地下块茎长到1——3厘米时,是地下块茎快速形成的生长期,也是马铃薯开花期。要做好浇水、防病和杀虫工作。如果你有太多的土豆,你可以摘下花蕾。此外,应经常用少量水浇水,并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马铃薯开花期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黑痣病、地下害虫、蓟马、美洲斑潜蝇、红蜘蛛、瓢虫、甜菜夜蛾等。可以被控制。绿亨6号、***6、顺丰、菌统绿亨10号、天宝阿维菌素可间隔733535410天使用,交替喷洒。
水分管理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内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大,是对水分亏缺十分敏感的作物。尽管马铃薯可以利用块茎本身的水分进行出苗,但是土壤含水量过低会导致幼苗不出土或者幼苗细弱,因此在播种时,需保证足墒播种。幼苗期时,如果土壤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进行浇水,这样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有效的进行蹲苗,使其形成壮苗。发棵期后,植株对于水分的需求逐渐增大,此时正是马铃薯块茎的形成期,若水分供应不足,则会严重影响块茎的形成。在生育期内,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0%之间,可以保证马铃薯良好的生长,在生长的中后期,如果水分过大,则会造成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还容易发生晚疫病等病害,因此需要控制好水分供应量。在收获前10d左右,应停止水分供应,使马铃薯块茎具有更好的品质,且更易储存。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