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生活史
瓢虫一生要经历4个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卵:通常是卵形或纺锤形的,颜色从浅***到红***,不同瓢虫种类中,卵的长度0.25~2.00mm不等。
幼虫:卵孵化后,爬出来的小幼虫会停在卵壳上,通常几个小时,至多一天,等待体表、口器等硬化。在南方,许多瓢虫1年发生5~6代,有些种类1年发生的代数更多。随后小幼虫分散觅食。通常有3次蜕皮而把幼虫分为4个龄期。蜕皮前停止取食,用它尾部的肛器固定在基质上,头向下而蜕皮。化蛹前,4龄幼虫不食不动。如遭干涉,体可立起来,但有时未见有外来影响,它也可挺立起来。有些人把这一时期单列为“前蛹期”。
蛹:即在化蛹时把幼虫的蜕皮壳蜕在与基质相粘的一端。在生长季节,多数瓢虫的卵历期为2~4天,幼虫9~15天,蛹4~8天,从卵到成虫出现需16~25天。
成虫:刚羽1化成虫的鞘翅非常柔软,浅色没有斑纹。瓢虫按食性划分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的代表性瓢虫。鞘翅上的斑纹逐渐出现,有时是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或几周。在野外,瓢虫的寿命各不相同,一些休眠期较长的种类,成虫可生存1年左右,生活两年也较常见。有些成虫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卵条件,成虫可以不产卵而度过第二个冬天。
瓢虫按食性划分
六条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体长约5mm,比异色瓢虫略小。翅膀为黑底色4个红斑,有和异色瓢虫图样相近的种类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虫维生。
大龟纹瓢虫(Aiolocaria hexaspilota)又称为六斑异瓢虫,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图样,由于和龟壳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虫的幼虫。
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和大龟纹瓢虫图样相似,但体长只有约4mm。食物来源为蚜虫。
繁育技术
掌握天敌昆虫繁育技术是天敌昆虫商品化的前提,大规模繁育丽蚜小蜂的关键在于合适的中间寄主和寄主植物、适宜的繁育条件以及正确繁育方法的选择。
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专性寄生性天敌,不同的粉虱繁育出的丽蚜小蜂在个体大小、控害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异。散放后两天内,不进行中耕和其他田间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虫受惊迁逃。由个体较大的温室白1粉虱繁育的丽蚜小蜂在个体大小、寿命、生殖力等生物学指标方面均优于由个体较小的烟粉虱繁育的丽蚜小蜂。以温室白1粉虱为寄主繁育的丽蚜小蜂在田间的控害作用也优于以烟粉虱为寄主的。研究发现,丽蚜小蜂可以寄生粉虱若虫的各个龄期,但是偏好寄生2~3龄粉虱若虫;而在番茄上烟粉虱和温室粉虱同龄若虫同时存在的条件下,丽蚜小蜂明显偏爱寄生温室粉虱;温室白1粉虱更容易被丽蚜小蜂发现和接受。
瓢虫习性
除了冬季外,户外蚜虫堆间均有机会找到前来觅食的成虫。天敌昆虫膜翅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大目,除了广腰亚目之外,大多数的种类为寄生性天敌昆虫:石门台膜翅目记录34科121种,除了少数外,多为寄生性的类群,如各类小蜂,姬蜂,茧蜂,赤眼蜂等。本种分布非常普遍,但是七星瓢虫还是有机农业的象征哦!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们还把它们称为花大姐。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系益虫,应予保护。捕食昆虫:棉蚜、麦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危害农作物: 棉花(棉蚜)、小麦(麦蚜)、豇豆(豆蚜)、白菜(菜蚜)、玉米(玉米蚜)、高粱(高粱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