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房屋的屋顶,不是平的就是斜坡形的,唯独天文台的屋顶与众不同,远远望去,银白色的圆形屋顶好象一个大馒头,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为什么天文台要造成圆顶结构呢?难道是为了好看?不,天文台的圆顶完全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它特殊的用途。
我们看到的这些银白色的圆顶房屋,实际上是天文台的观测室,它的屋顶呈半圆球形。走近一看,半圆球上却有一条宽宽的裂缝,从屋顶的高出一直裂开到屋的地方。哪里是什么裂缝,原来是一个巨大的天窗,庞大的天文望远镜就通过这个天窗指向辽阔的太空。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
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五六千年了。突发天象突发而不能预计的天象如行星表面的异象(如火星沙尘暴、木星云带变化、土星白斑)、火流星、新星、超新星、极光、黄道光、对日照甚至彗星撞木星、流星撞击月面。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有名的史前天文遗址。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个缺口。
一些来自太阳的 中微子会穿越槽罐内的 四液体,并把其中微量氯原子核转变为Ar原子核,他的 主要工作就是从难以计数的 四分子中寻找那些罕见的 Ar原子核,其难度如同大海捞针。
正如科学家们在探测一个新的 领域时常常会碰到的 情况那样,戴维斯的 实验结果出乎人们的 预料。1865年,他们在上海外滩地区的董家渡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其实就是天文台的前身,也是上海近代科研机构的滥觞。他找到了来自太阳的 中微子,可是在处理这些结果的 时候发现,实验检测到的 中微子只有预期数量的 三分之一。难道是他的 实验方法错了吗?或者是物理学家关于他们应该检测到多少中微子的 计算不正确?还有就是我们对物理学的 认识可能还不够充分。
百年老台,近代天文入华来
明朝中后期,正是西方科学传统复兴、近代科学革命风起云涌的 时代。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试验室很难模拟。哥白尼“日心说”的 产生,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 思想基础;而伽利略次将望远镜指向天空,并得到的 惊人发现,则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 实测传统。中国作为一个悠悠文明古国,有史以来就有观天测象的 传统,在世界天文发展史曾做出过独特的 贡献。但从明朝开始,随着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 飞跃发展,中国传统的 天学方法相对来说开始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