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延微晶铸石板产品的主要成分
铸石板生产是通过原料熔化、熔浆结晶、 铸件退火使多矿物相的原料转变成单一“铸辉石” 矿物相,同时具有合适粒度(0.01-0.1mm)的产品。铸石原料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Si02、 CaO、 MgO、 FeO、 Fe203、 Na2O和K2O。在斜长石、 普通辉石、 橄槛石、 磁铁矿等多矿物相转变成单一的涛辉石,即一种在铸石工艺条件才能获得的特殊的辉石相时,才能获得合适的粒度。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当获得合适的粒度时, 相应地也完成了矿物相的转变。低温熔化:熔化温度由配料工艺的1500℃降到1300℃左右,下降200℃。其中 SiO2,Al203、 Ca0 和 FeO 在矿物相组成上起决定作用。FeO 和 Fe2O3稍逊, 但是它们在调整熔浆粘度上起重要作用, 此外它们是磁铁矿的组成成分。K2O、 Na2O 含量少, 能降低熔浆粘度,往往滞后到后成为析出物的成分。
压延微晶铸石板施工中对温度的要求
无论在干燥单独各层或整个衬里时,衬里设备内的终温度均应保持在40~60℃之间(但须逐渐升温)。在进行衬里操作的过程中,和在接班的中继期间内,必须保证设备内的恒定温度不低于15℃。当整个设备衬里施工完毕后,须干燥三昼夜,一昼夜在25℃下干燥;二昼夜在25~40℃下干燥,三昼夜在40~60℃下干燥。衬里设备中按装炉子、蒸汽蛇管、火盆、红外线或热空气将设备干燥,在设备内装设各种加热器时,其布置不应造成局部过热现象。因后者将能引起衬里膨胀和裂缝。但是,由于铸石板生产厚度的限制,旧工艺只能生产超过25MM的厚度,并且存在翘曲等缺陷。如利用系数为3.0或3.0以上的水玻璃时,则干燥时间可缩短二分之一。如系数为2.5以下时,则干燥时间必须增加50%。在这种情况下,当衬里完毕后,须将整个设备干燥5昼夜,并且后两天的干燥温度应升高至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