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线探测建筑测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地下管线的材质不断由金属向非金属过渡,并有取而代之的趋势。非金属管线抗污染强、不易结垢、造价低、安装方便、不易腐蚀、易于埋设和维修等。非金属地下管线的***是探测的难点,在探测非金属管线时多采用探地i雷达。
在管线探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实地调查与仪器探查相结合的方法 ,探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从 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选用方法有效、快捷、轻便;相对复杂条件下根据复杂程度宜采用相应综合方法。随着 ***对城市建设***规模 的进一步加大 ,地下管线探 测的工作量 日益增加 ,对探测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城市不断发展,各种管线密如蛛网,交叉并行 ,管线探测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探测环境也越来越苛刻。探测时应根据经验与实际,结合多种方法准确***地下管线 。

从基坑边缘以外1~3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控范围。
1)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 处或每隔2~3 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 个监测点;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
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 点。
4)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 个,且宜设置在裂缝的宽处及裂缝末端。
5)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以外1~3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
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