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用丁烯二酸控制氧化得到的是外消旋体。将上述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酒石以石灰乳处理生成酒石酸钙,再酸化则得内消旋体。1848年法国化学家巴斯德从事酒石酸钠铵结晶学研究工作时,看到一种前人未曾注意的有趣现象:无旋光性的酒石酸钠铵是由二种不同结晶组成的混合物,它们的外形互为镜像关系,实际上是外消旋体。他用放大镜和镊子将混合物细心分成小堆。一堆是右旋体晶体,一堆是左旋体晶体,它们犹如一堆是右手套,一堆是左手套。两堆晶体溶于水都有旋光性。他发现了分子的立体异构和旋光的关系,提出了对映异构概念,为有机立体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酒石酸广泛用作饮料和其他食品的酸味剂,用于葡萄酒、软饮料、糖果、面包、某些胶状甜食。利用其光学活性,作为化学拆分剂,用于制造抗病中间体DL-氨基丁醇的拆分;还可以作为手性原料用于酒石酸衍生物的合成;利用其酸性,作为涤纶织物树脂整理的催化剂,谷维素生产的PH调节剂;利用其络合性,用作电镀、脱硫、酸洗以及化学分析、检验中的络合剂、掩蔽剂、螯合剂、印染的防染剂;利用其还原性,用作化学制镜的还原剂。照相的显影剂。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络合,可作金属表面的清洗剂和抛光剂。
酒石酸(tartaric acid), ***H6O6,是一种α-羧酸, 双质子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葡萄,香蕉和罗望子, 也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通常与小苏打组合以充当面粉膨松剂。作为食品中添加的剂, 可以使食物具有酸味。酒石酸盐它是琥珀酸的二羟基衍生物。大约在公元800年,由炼金术士贾比尔从酒石酸钾分离出酒石酸。 现代化的工艺是由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于1769年开发的。
酒石酸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的有机酸,如葡萄,罗望子和香蕉等。它是一种二元酸,这意味着可以在水中电离的分子两边各有一个氢原子。酒石酸盐也被称为酒石酸钠。这种酸是取自酒石酸钾,是9世纪初由“ibn Hayyan”分离出来的。后来,在1769年由瑞士化学家卡尔(Carl Wilhelm Scheele )发明了现代获取酒石酸的方法。
这种酸能够自然产生,但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方式生产。左旋酒石酸及内消旋酒石酸是酒石酸的两种形式,都可以人工合成。纯酒石酸形式早是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在1847年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