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白蚁当作蚂蚁,或俗称“白蚂蚁”。实际上白蚁和蚂蚁在昆虫纲的分类体系中,它们分属蜚蠊目和膜翅目的昆虫。无翅补充型蚁王、蚁后(第三型蚁王、蚁后)比“第二型”更少见。白蚁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作物的危害:一般来说,白蚁对我国农作物还不是重要的害虫。在西沙原鼻白蚁和散白蚁群体内发现,在家白蚁群体内也偶有发现。来自不具翅芽的幼虫或来源于工蚁。
补充繁殖蚁有两类:短翅型(或称成虫第二型)和无翅型(或称成虫第三型)。此种现象在较大型的白蚁科昆虫的巢中比较少见。
白蚁能腐蚀白银。白蚁分泌出一种高浓度的蚁酸,与白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蚁酸银,这是一种黑色粉末,会被白蚁吃下去。白蚁的危害和树木体内所含的物质如单宁、树脂、酸碱化合物的状况以及树木生长好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每个蚁巢都有空气孔,白蚁在巢里生活通过空气孔来调节巢内的温度,空气孔使巢内空气产生对流更换新鲜空气。白蚁喜欢在靠近水源的地区筑巢。对江河堤坝的危害:白蚁危害江河堤防的严重性,我国古代文献上已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近代的记载更为详尽。其种类有土白蚁属大白蚁属和家白蚁属种类的白蚁群体,它们在堤坝内,密集营巢,迅速繁殖,苗圃星罗棋布(除家白蚁外),蚁道四通八达,有些蚁道甚至穿通堤坝的内外坡,当汛期水位升高时,常常出现管漏险情,更烈者则酿成塌堤垮坝。
白蚁的巢群中一般只有一对原始型蚁王和蚁后,某些白蚁种类也有出现多王多后的现象,一旦原始型蚁王、蚁后体弱病死后,巢群内会迅速产生短翅补充型或无翅补充型的蚁王、蚁后,继续延续巢群的繁殖后代,扩展群体的需要。头大,上颚发达、巨大,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或攻击其他种的蚁类时即成为战斗的。如土栖白蚁群体内的壮年蚁后,在其生殖的鼎盛时期,一昼夜内约产8000粒- 10000粒蚁卵,一生中的产卵量高达5亿多粒,这类白蚁的一个成熟的巢群个体数可达数百万头,并延续其几十年的生活史,其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可以用呈几何级数出现来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