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致泥鳅发病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人为因素是由于饲养人员的饲养操作不当,而导致泥鳅患病的因素,是可以减少的,是可以改正的,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将人为的影响降到较低,是切实可行的。
人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管理措施不当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选择鳅种不当。泥鳅种苗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到成鳅的品质,应该选择无外伤、活泼反应快的泥鳅。
②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的大小与***发生有很大关系,若密度过大,超过了一般饵料基础与饲养条件,使鱼类摄食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减弱,为鳅病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确定密度应综合考虑鱼体规格、饲养条件和饲养水平等诸因素。
泥鳅种苗在体长2厘米左右有一个发育的阶段,此阶段运输会严重影响泥鳅种苗的成活率。因此,养殖者应选择引进体长达到3厘米左右的小苗(寸苗),以确保安全。寸苗的运输也比较方便,短途运输使用塑料箱、塑料盆、铺有塑料膜的竹筐等容器均可运输。24小时之内不能到达的,采用空运。泥鳅种苗空运一般采用充氧鱼苗袋带水运输,一般只要24小时之内能够到达都是比较安全的。

泥鳅种苗孵出第三天,卵黄囊全部消失,进入摄食阶段。此时,应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蛋黄、豆浆等。每100万尾泥鳅种苗投喂一个蛋黄,或每100万尾泥鳅种苗投喂100克-150克豆浆(以豆的湿重计算)。另外,可投喂一些浮游生物,如轮虫等,投喂时应使轮虫的密度达到每毫升水体5个以上。刚孵出的泥鳅种苗经过3天-5天即可进入池塘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