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生植物除浮水植物外,对其影响生态因子是水的深度,它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存。
挺水植物种类繁多,对水深的适应性和植株高度有一定关系。植株高大的适应水深能力强一点,反之,能力差一点。但一般来说水深不能大于60cm。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较挺水植物强。如睡莲一般为0.8m,的水深也可达1.5m。菱也是一类很有趣的植物,作为浮叶植物其水深适应性可达3m,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断根成为浮水植物,不受水深限制。
沉水植物的水深适应性受光和水的能见度影响。水的能见度越好光照越强,沉水植物分布得越深。一般沉水植物种植的深度是能见度的两倍。
分布区域:中国的多个省区;伊拉克、印度、中南半岛、日本、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
苦草水质净化特点:
苦草可以从水体中迅速的吸收氮、磷等物质,对污染水体中 TN 和 TP均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和吸收作用并且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苦草可以促进黑臭河道中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
男左女右,左上角是雄花到水面后开放的过程,花被反卷 右上是雄花的伸长与收缩 右侧是雌雄佛焰苞的纵切图,上雌下雄 到这里,前面提到的种加词natans为什么是漂浮的意思,大概与雄花的漂浮有关。像苦草这种以水作为媒介的传粉方式,一般称为水媒传粉。马炜梁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戏称,像苦草这样的传粉方式应该叫水媒传花才对,一般水媒传粉水只负责传递花粉,不负责传花。
苦草属都只记了三种,其中苦草学名都是V. natans,没有关于V. spiralis的记载,也没有提及
再看看网站,在中国的两大植物图库《中国自然图像库》(PPBC)和《中国自然博物馆》(CFH)中,均把V. spiralis(CFH命名为欧亚苦草)当为V. natans的异名。可是我找不到任何支持的文献。
在国内研究苦草属植物的历史不长(《本草纲目》一类的不在讨论范围),早在1984年,暨南大学的颜素珠老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由于以前多是依据野外采回来的标本进行种的鉴定, 而苦草属植物是雌雄异株, 雄花甚为微小, 且雌花特征区别不明显, 营养体的特征更难作为鉴定的标准。故在一些标本室内苦章属的腊叶标本多订名为(Vallisneria spiralis),其可靠性值得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