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动箱的换挡不准在有负载时进行,必须在停车后方可进行换挡操作。任何因违反此操作规程而造成的损失责任自负。 气动换挡:气动管路设计应保证持续气压为8bar。气动系统中需安装油雾发生器,以保证汽缸活塞的适当润滑和防腐。
机械换挡:换挡手柄须安装弹簧元件(换挡辅助装置),万一齿轮副的喷合的位置不对(齿对齿),换挡手柄被自动锁住,这样一旦动力启动时,齿轮副便能自动啮合。啮合状态下换挡手柄的拉力或推力不能超过500N。 维修注意事项: 遵照操作手册定期换油。

所谓分动箱,就是将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分配,分别输出给前轴和后轴的装置。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分动箱实际上是四驱车上的一个配件。随着四驱技术的发展,分动箱也一直进行着改变,并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动箱,匹配在不同诉求的四驱车上,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都是各不相同的。早的四驱技术,是基于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开发的,我们把它称作越野四驱。这种类型的鼻祖威利斯吉普,就是美军为了加强前线和指挥官作战的机动性开发出来的。

分动箱首先是一个“2挡的变速箱”,有一个比咱们普通变速箱1挡齿比还要大的挡,叫做低速挡,也就是常说的L4挡,它的作用是在越野中用来放大扭矩,以对付常规车型很难通过的路段。而咱们平常非常关注的***差速器,也就安装在分动箱里边。
四驱形式的理论我上一篇文章已经都讲了,所以这篇直接用典型的四种车型来讲解粘性联轴节、多片离合器、托森差速器、和普通分时四驱(完全没有***差速器,只有一个牙嵌离合器“中插锁”),这四种***差速器结构的分动箱,及其分动箱的控制方式。

四驱车型有了分动箱为什么还要有差速器?
其实这是个很基础的概念问题。分动箱——主要用途是分配动力,差速器——主要用途是调整前后轴以及各个车轮的转速差。两者在机械结构和用途上是有本质区分的。我们都知道,由于传统的分时四驱分动箱只能实现前后轴的刚性连接,即只能以固定的比值进行动力分配。
这样的设计确实有利于越野,但却不利于公路行驶。道理很简单:当车辆行驶并转弯时,每个车轮经过的弧线其实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在转弯过程中每个车轮的转速也是不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