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式热换器技术有哪些延伸呢?
1、防腐技术。近年来,各国在换热器防腐领域的研究和设计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比如阳极保护技术的开发和新型防腐是材料的应用等都为这类换热器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另外,非金属材料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换热的防腐蚀性能。
2、大型化与小型化并重。随着成套装置的大型化,换热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同时在微电子,航空航天、、化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场合的特殊要求而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3、强化技术。各种新型、换热器逐步取代现有常规产品。电厂动力效应强化传热技术,添加物强化沸腾传热技术,通入惰性气体强化传热技术、滴状冷凝技术、微生物传热技术、磁场动力传热技术、纳米流体传热技术等将得到研究和发展。
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都是当下比较主流的换热器类型,因其结构和使用上有一些差异,使用场合也有所不同,小编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比较有哪些不同,以便于大家更好的区分选择。
1. 换热效率
管壳式换热器中冷却水为层流,故在管壁流速为零,传热须径水的传热来进行(另外,冷侧介质和热侧介质的流动成900 ,而不形成对流)。对于水-水换热器,其传热系数K值一般为 800-1200w/m2*K .
板式换热器中,冷却水侧和被冷却水侧流动均为湍流,流道中的介质不断地在板壁和通道进行置换。另外,冷侧介质和热侧介质的流动形成1800 ,形成对流,故换热效率很高。单板面积的选择:单板面积过小,则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数多,也即使占地面积增大,程数增多(造成阻力降增大)。对于水-水换热器,其传热系数 K 值一般为 4000-7000w/m2K .由此可节省4-5 倍的换热面积。
2. ***
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效率,使得其用材较多,故价格较高。而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效率决定其用材很少,价格较管壳式换热器低得多。若冷却水质是海水和有海水倒灌的江河水,材料需采用耐海水腐蚀的材料,如钛材。
3. 安装
管壳式换热器的自身重量一般是板式换热器的5倍左右,故在运输和安装时,需采用较大的运输设备和安装设备来运输和安装。另外由于自身的重量较大,故其基础设施也较庞大,无论从费用和时间都是比较大的。
由于板式换热器重量只有管壳式换热器的20 ,故无论是运输还是安装都是相当容易的。基本上无需做设备基础。因此,安装费用和时间可大大地节省。
板式换热机组选型的参数包括:
1、板式换热器的公称压力规定为0.6、1.0、1.25、2.0、2.5mpa,则试验压力是工作压力的2.5倍即可;
2、板式换热器的材质主要是分为:不锈钢304、不锈钢316L、碳钢等三种材质,不锈钢材质的性能好。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的方法及公式:
(1) 求热负荷Q Q=G.ρ.CP.Δt
(2) 求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t2=t1 Q /G .ρ .CP
(3) 冷热流体流量 G= Q / ρ .CP .(t2-t1
(4) 求平均温度差Δtm Δtm= (T1-t2)-(T2-t1)/In(T1-t2)/(T2-t1)或Δtm=(T1-t2) (T2-t1)/2
(5) 选择板型 若所有的板型选择完,则进行结果分析。
(6) 由K值范围,计算板片数范围Nmin,Nmax Nmin = Q / Kmax .Δtm .F P .β Nmax = Q / Kmin .Δtm .F P .β
(7) 取板片数N(Nmin≤N≤Nmax ) 若N已达Nmax,做(5)。
(8) 取N的流程组合形式,若组合形式取完则做(7)。
(9) 求Re,Nu Re = W .de / ν Nu =a1.Re a 2.Pra 3
(10)求a,K传热面积F a = Nu .λ / de K= 1 / 1/ah 1/ac γc γc δ/λ0 F= Q /K .Δtm .β
(11)由传热面积F求所需板片数NN NN= F/ Fp 2
(12)若N<NN,做(8)。
(13)求压降Δp Eu = a4.Rea 5 Δp = Eu .ρ.W 2 .ф
(14) 若Δp>Δ允 ,做(8); 若Δp≤Δ允 ,记录结果 ,做(8)。 注: 1.(1)、(2)、(3)根据已知条件的情况进行计算。
机组结构及原理
板式换热机组是由板式换热器、水泵、关断阀门(球阀、蝶阀、截止阀等)、Y型过滤器、软连接、止回阀、安全阀、仪表等部件组成
蒸汽机组还包括减压阀、疏水器、破真空阀、蒸汽过滤器等蒸汽组件
机组的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执行机构、各种传感器和通信系统等,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压差变送器、流量计、热量表、液位开关和温度开关等;执行机构包括电动调节阀、变频器和电磁阀等
机组的换热原理:
二次低温回水经过滤器除污后,经由循环泵进入换热器,吸收一次热媒放出的热量,供水达到设定温度流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一次热媒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换热器,放热给二次介质后,管经电动调节阀后由回水管返回热源,加热后再次参与换热;
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补水泵适时对二次循环水系统进行定压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