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发病,立即泼洒食yan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yan5克,以此调节泥鳅苗体内外的渗透压,使体内气体“渗”带体外水中去。待病情减轻后,再大量换注水。种鳅或成鳅患气泡病,可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它们会很快好转。***hao时间掌握在“低温”时段下苗***妥,每天自午后1时许温度(水、气温)开始上升,下午5时左右***gao,直至子夜12时才开始降温。此法﹙食yan水﹚目前一般效果不大,“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不现实,操作难度特大,“微流水”不是随处可有,因此,此法值得思虑。
在泥鳅苗入池前一定要检查清塘的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首先取半桶水,因有时表层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层的毒力仍然很强,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小时~10小时,看是否正常,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pH值应在7~8.5范围内。由于水色不稳定,造成溶解氧不足,进而影响水体的物质循环,才会导致以上这些问题的发生,这说明水色不稳定是引发泥鳅病的罪魁祸首。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发过酵的粪或增投人工饵料。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4、排去原池水3/5,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pH为8,4~10小时后加入新水。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
孵化时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
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