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雪剂可分为两类。传统上常用的一类是无机融雪剂,其实不论是哪种融雪剂,都是可溶的盐类,其作用都是使冰点(水结冰时的温度)下降。水中加入氯化钠后,冰点低可达到约-20℃;加入氯化钙的话,甚至可达到-50℃以下。虽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会打一些折扣,但它们的融雪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加盐会使冰点下降又是为什么呢?从微观上来看,液态水结成冰(固态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冰和水的界面处,不停地有冰上的水分子溶解进入水中,同时也有水中的水分子不断地凝固到冰的表面。溶解性:环保C型融雪剂在水中可溶解,并且可以利用喷雾器来使用。在冰点(0℃),这两个过程基本达到平衡,也就是水分子凝固和溶解的速度是一样的。当加入盐(溶质)时,液态水的部分就变成了盐溶液(盐水),相当于水被盐稀释了。
氯化钙为什么比氯化钠能使冰点下降得更多?简单地说,1份氯化钠(N***)溶解后会变成1份钠离子和1份氯离子,共2份溶质粒子;而1份氯化钙(C***2)溶解后则会变成3份溶质粒子(1份钙离子和2份氯离子)。相同浓度的氯化钠和氯化钙,后者形成的粒子数更多,对水结冰的速度影响更大,也就使冰点下降得更多。像国外发达***的高速公路、城市设施、桥梁比我国多,机械除雪不能满足需要。
融雪剂的使用是有危害的,那么能不能不用融雪剂呢?雪灾造成交通困难,特别是危及人身安全。处理不当或不及时,都可能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乃至造成局部交通瘫痪和大面积事故。从融雪效能、速度、方便快捷到成本效益的比较可以看出,融雪剂仍然是难以取代的。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在国外的做法是大限度地减少使用,以人工除雪、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除雪为辅,并在使用的同时,对路桥等设施附加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