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化亚洲象进化图已知象的祖先是满利象兽(Moeriiherium), 也称 始祖象,生活于北非的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早期。始祖象有36枚牙齿,其上颌的第二门齿较突出,以后可能演化为象的巨牙。它们的鼻骨也稍稍前伸,也许当时就有一个短的象鼻了。
至渐新世,始祖象演化出埃及象兽(Phiomia)。埃及象兽再演化出古柱牙象(Palaomasiodon)。这两种象上颌的一对门齿已显出的形式,鼻骨开始前伸,以支持一对原始的。这些象的牙齿总数已减少到26枚。但它们的下颌仍相当突出。






迁徙亚洲象根据考古发掘、历史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近6000~7000年前中国野象分布区域是极为广阔的。
秦岭淮河地区
亚洲象化石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更新世中、晚期地层中均有发现,已报道的化石虽很少,但是追溯到中世纪,长鼻类动***石的分布却很广。早在20世纪30年代古生物发掘工作中就发现,中国河南安阳殷墟距今3000—4000年前的遗址中,就发现了亚洲象遗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关于野象的记载。近年来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有近6000~7000年前的亚洲象遗骨。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