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料装置
上料装置由辊入辊道、矫直板、制动裙板及气动分钢装置组成。上料装置的结构特点是在120m长度方向上每12m 布置一液压缸, 所有液压缸同步运行, 通过连杆、同步轴带动裙板同时升降。冷床上料装置作为冷床的咽喉设备,如何解决新式高速轧机冷床的上料问题便迫在眉睫矫直板位于冷床入口侧,由制动裙板拔入的轧制棒材首先落到矫直板上,使棒材保持***i大平直度。该装置的性能特点是:在同步轴上设置接近开关, 检测和控制提升裙板的升降位置, 保证动作准确可靠;液压缸的控制阀采取就近配置, 以尤大限度地减少压力误差,保证动作同步;在控制回路设置直动溢流阀和防气蚀阀, 配合液压缸的优化设计, 有效地解决巨大冲击对液压系统的***问题, 保证了液压系统的安全性。
如果上拨刚裙板的钢机构采用的是电动机或液压缸拉杆式结构的话,那么,该型式中所采用的拉杆长度若过长的话,就会在整根拉杆的长度上形成一定的积累误差,而在这种情况下钢裙板的表面也不容易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会采用调节螺杆来将拉杆的长度调整到符合安装的要求,然而,在这种调整的情况下,会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如果温度过高或上钢机构动作较为频繁的话,就会让拉杆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蠕变,而这将会造成裙板出现前低后高或前高后低的现象,会造成生产材料管材或棒材出现弯曲,对生产材料的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这种型式的工作状态下也会使靠近传统装置的拉杆出现疲劳的现象,甚至造成拉杆出现折断的现象。无论是由拉钢到潜行或由潜行到拉钢,拉钢小车都必须后退一定距离,然后再前进,至少操作两次,同时操作人员要注视远处拨爪与轧件的距离,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建议在进式齿条冷床制造安装的过程上拨钢裙板的制造和安装中采用第i一种型式。

拉钢式冷床,其特点是利用单爪绳式或链式拉钢机,横向成批拖运轧件。这种拉钢机往往配备有潜行装置,以达到有选择性地拖运某一根(束)轧件的目的。潜行装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杠杆式,另一种是滑块式。带潜行装置的拉钢式冷床i大优点足冷床床面利用率可达60%,可以自由地储存轧件,机动性能较好。但是由于潜行装置结构上的问题,给这种冷床带来一系列的缺点:杠杆式潜行装置虽然工作比较可靠,但由于有大量的托梁、杠杆系统和平衡重锤,致使设备重量大增。此外,由于托粱在高温下工作,变形较大,磨损较快,使用寿命短,一年左右就需更换,一台冷床每次换掉的钢材达40t之多;由于传动系统置于冷床台架的下面,维修不便,检修时劳动强度大,且冷床不能喷水冷却。滑块式潜行装置结构简单,设备重量轻,但操作麻烦。无论是由拉钢到潜行或由潜行到拉钢,拉钢小车都必须后退一定距离,然后再前进,至少操作两次,同时操作人员要注视远处拨爪与轧件的距离,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上拨刚裙板的驱动主要分为液压缸驱动结构、电动机或液压缸拉杆式结构等两种型式。中型钢材单重不大,用这种冷床成批地拉钢材,钢材容易紊乱、重叠、拱起,后不能进行拉钢,因此这种冷床除规格较大的钢材外,中型轧钢车间一般不宜采用。

冷床是冶金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冷却设备,在冷床上,随着轧件温度的降低,大量的热能逐渐散失掉,明显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轧钢冷床余热回收是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采用一定的余热回收技术对轧钢冷床余热进行回收和利用,不但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节能意义。相信随着我国轧钢设备的发展,这种高速度、多品种冷床上料装置将会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冷床余热分析
在生产棒材、型材等钢铁产品时,经过轧制工序后要进入冷却工序。冷却工序是将轧制后的半成品经过辊道等传输装置,送至冷床上进行自然冷却或喷水冷却,使轧件由冷却前的800~950℃降低到下冷床时的80~100℃以下[1]。这个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热量,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推钢式冷床的特点是方坯无间隔地摊列在台架上,上下冷床由曲柄连杆式推钢机推动,方坯在冷却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被矫直。尤其在夏天,恶化了工作环境。
由于轧件在冷床上逐步进行冷却,所以冷床上各段温度也不同,高温段温度可达600-800℃,低温段温度为80-100℃,造成热源不稳定,加之冷床上方常常进行轧件的吊装工作,冷床余热回收存在很大的困难,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