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水营养盐不均衡,生长限制因子(如硅、锰、铁、磷、钾、PH值等)的缺乏造成池塘优势藻类短时间内全部,藻相突然改变或清澈见底,几天后变为“黑臭水”。我们年复一年养泥鳅,每个人养殖方法都有所不同,就肥水而言,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能将水肥起来,都能区分什么水色是优质的,什么水色是***的,但是要保持较长的优良水色就不容易了。此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高位池对虾精养池塘,由于失去了底泥对营养盐的缓冲释放作用,很容易造成池塘浮游生物量的大起大落,水色突变,因此无论是肥水还是调水都应少量多次,适时而止。
在泥鳅苗入池前一定要检查清塘的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首先取半桶水,因有时表层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层的毒力仍然很强,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小时~10小时,看是否正常,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pH值应在7~8.5范围内。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发过酵的粪或增投人工饵料。
亲鳅培育
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烂变质、无污染。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
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催产亲鱼选择。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
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