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泥鳅的***中烂鳍病可谓是常见的一种***,一旦出现会严重的影响到泥鳅的成长,尤其是威胁到泥鳅的生命。它集中的表现为鱼鳍、腹部的充血烂肉,还有就是身体两侧的浮肿,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等全池泼洒即可。泥鳅养殖基地***人士提示到水霉病也会严重的影响到泥鳅的存活率,也会威胁到泥鳅成长,在防治水霉病方面可以采用小苏打配合溶液进行。再有就是打捞泥鳅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损伤泥鳅,也可以有病泥鳅浸洗。这也是重要的泥鳅养殖技术之一。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营养丰富,号称是“水中人参”。泥鳅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一个非常适合农民朋友们养殖的水产品种。那么泥鳅应该如何养殖呢?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 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应该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泥鳅这种水产不同于其他水产,它的病虫害等其他问题非常少,成活率高,很容易饲养,所以亏本率低,对养殖的水体要求也不高,所以养泥鳅有着成本低盈利周期短的优势。泥鳅养殖对场地和水源的质量都一般,泥鳅小巧,很方便运输,而且它的病虫害很少,养殖的成活率高,泥鳅的内脏和其他生物也不同,它可以利用肠道呼吸,所以在氧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够存活,食性很杂。

种苗放养前必须施肥,做好“造水”工作。通过造水繁殖青苔增氧,同时增殖水蚤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泥鳅的体力大有好处。在索购天然种苗时,大小种苗身体都会致伤,放养前需进行消毒。通过施肥产生的微小饵料动物对泥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一般几天就被吃完。这时就要投喂人工饲料或自家生产的饵料。要避免饵料撒向整个池子,如果是100平方米左右的池子,布置二个饵料场投喂饲料。投喂饲料时将饵料放入器皿等物沉入底下,对判断食欲的强度、投饲量的剩缺等情况,比起直接投喂要好。养成泥鳅到饵料场集中的习性对以后捕捞也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