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准国内和国际上现有关于晶间腐蚀的试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GB/T 4334.(1~5)-200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试验方法标准(根据不同材料敏***选择相应标准)
ASTMA262-2014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标准方法
ISO 3651-(1-5):1998 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测定
JIS G (0571-0575):2003 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测定
ASTM_A763-93(W X Z):2004 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检测
GB/T 15260-1994《镍合金晶间腐蚀敏***试验方法标准》
GB/T 21433-2008《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检验》
CB/T 3949-2001 《船用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26491-2011 铝合金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质量损失法
ASTM G28 - 02(2008)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cting Susceptibility to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n Wrought, Nickel Rich, Chromium Bearing Alloys (中文名称:《锻造高镍铬轴承合金晶间腐蚀敏***的检查用标准试验方法》
GB/T 7998-2005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HG/T 3173-2002 《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钥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

为了阐明断裂的全过程(包括裂纹的生核和扩展,金属试验拉伸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断裂过程的影响等),提出种种微观断裂模型,以探讨其物理实质,称为断裂机制。在断口的分析中,各种断裂机制的提出主要是以断口的微观形态为基础,金属试验,并根据断裂性质、断裂方式以及同环境和时间因素的密切相关性而加以分类。根据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知主要的金属断裂微观机制可以归纳在表1中。
属于不同断裂机制的断裂,其断口微观结构各具有独特的形貌特征。图2所示是属于不同基本断裂机制的断口所观察到的典型微观形貌。
化学成分是决定金属材料性能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标准中对绝大多数金属材料规定了必须保证的化学成分,有的甚至作为主要的质量、品种指标。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化学的、物理的多种方法来分析鉴定,目前应用广的是化学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金属试验的工艺,此外,设备简单、鉴定速度快的火花鉴定法,也是对钢铁成分鉴定的一种实用的简易方法。 化学分析法:根据化学反应来确定金属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统称为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鉴定出材料含有哪些元素,但不能确定它们的含量;定量分析,是用来准确测定各种元素的含量。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为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采用适当的分离手段,使金属中被测定元素与其它成分分离,然后用称重法来测元素含量。容量分析法:用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溶液)与金属中被测元素完全反应,然后根据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被测定元素的含量。
金属试验-远大检验检测-金属试验拉伸试验由山东远大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提供。山东远大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有实力,信誉好,在山东 泰安 的商业专用设备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公司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将促进远大检验检测和您携手步入辉煌,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