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狮舞法
在舞狮技艺中,北狮重写实,南狮重写意。在南狮表演中要体现狮子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诙谐,那么就要将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等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击打狮鼓、锣、钗伴奏是使狮艺神态表演达佳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狮艺形神逼真、套路完成与否都起重要的决定作用,应突出:轻、重、快、慢、急、缓、停等种类。因舞狮表演者,两人在狮被内无法商量动作步伐,故所有动作的起止大都靠锣鼓指挥节奏,往往初期学习舞狮者都会先学习锣鼓节奏,只有熟悉了舞狮锣鼓节奏之后才能开始学习舞狮。舞狮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妙维肖的狮子。
佛山醒狮传承会于2008年成立,本团特色演出项目包含有,群狮报喜,金鼓齐鸣贺升平,大头佛,双龙出海,步步高升,节节高,雄狮飞跃梅花桩,夜光龙狮演出,传统飞鸿狮艺。
醒狮采青技法:狮子找寻食物之前,以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达。
以下是简单采青技法:
(一)参拜: 拜神,分三次,先由左边开始,依次左、右、中,「前进约五步,退后约五步,再四平马开狮口,举狮向左右中」。
鼓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
(二)起狮: 用右手握起,左手按狮口,左右摇动狮头走一个圈。 鼓乐: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三)庄狮: 「三星」:阴阳手按狮口,四平马、弓步马(如寻找食物动态,四五次左右不等)。 鼓乐:「撑咚切、撑咚切、咚切、撑撑切、撑咚切、撑撑切、咚切」
(四)抛狮: 准备去试探食物,步法:四平马、合脚跳前一步,开四平、三次动作。 鼓乐:「咚咚咚咚撑、咚咚咚咚撑、咚咚咚咚撑」三次
(五)洗脚: 「打七星」试探食物:先左脚摆前用狮头洗脚动作,洗完左,洗右再洗左,后举起狮头摇动(要鼓乐配合刀停止摇动)。 鼓乐:七星鼓:「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撑咚撑撑撑撑撑 撑切」
(六)食青: 狮子开口,像食东西样子,「慢慢咬嚼,左边吐,右边吐,中间再吐生菜地上,后洗脚」。 鼓乐:擂鼓打法:「咚咚咚咚咚、切切切」「咚咚咚咚咚、撑撑切」三次
广东狮亦可称为南狮,也叫醒狮,分为佛山和鹤山两大派。广东狮造型较为威猛,而且动作大,需具有南拳功夫,才能将狮舞得活灵活现。例如***英雄――佛山黄飞鸿,就是一个舞南狮的高手。广东狮狮头主要用竹子扎编而成,工序严谨而繁杂,制作要求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而且牙齿能隐能露。只有这样的狮头才能在舞动时凸显狮子的“生猛” 和威严,除此之外还用一些其他动物的毛来作为狮子的眉毛、耳朵周边的毛、 下颚胡须,使狮子更为逼真好看。狮的颜色通常有金黄、白、红、黑等,色彩艳丽多样。舞狮者要求下身裤子穿着与狮身同色同料,二人舞一头狮,露出的四条腿就充当狮子的四肢。广东狮主要有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狮头以戏曲脸谱作鉴,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三种狮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舞法亦跟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文狮表现为温驯而和善;武狮表现为勇猛而刚烈;引狮郎在整个舞狮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少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由此可见南狮在造型上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美丽活泼,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