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养殖品种的苗种成本较高,因此,要尽可能选择是人工繁殖的泥鳅养殖品种或附近天然水域中能获得稳定苗源的养殖品种。利用当地的各种优势,尽可能的降低养殖成本。目前,很多泥鳅养殖户在养殖技术上尚未完全过关,销售渠道也没有完全理顺,因此,养殖单一品种一旦失败,经济上的损失就无法弥补。进行泥鳅养殖时必须进行成本核算,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这样,泥鳅养殖才有发展的生命力和空间。
如果我们解剖泥鳅的卵,会发现泥鳅的卵中存在着几种不同大小的卵,有的呈金***半透明,几乎游离在体腔中,这是已成熟的卵;有的是白色不透明,卵粒较小,紧包在卵腔中,这是还没有成熟的卵。雄鳅的巢为长带形、白色,呈薄带状的不成熟个体居多,呈串状的成熟个体为少。这就是说泥鳅为分批产卵的类型。泥鳅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差异。体长在 10 厘米以下的雌鳅怀卵量为 0 . 6 万-0 . 8 万粒;

对于新老养殖户来说,泥鳅养殖,投放泥鳅种苗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泥鳅种苗一般在春分至谷雨期间投放,刚买的泥鳅种苗身体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所以,在泥鳅种苗入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清塘后要试验清塘效果。在泥鳅种苗入池前一定要检查清塘的***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

泥鳅种苗孵出第三天,卵黄囊全部消失,进入摄食阶段。此时,应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蛋黄、豆浆等。每100万尾泥鳅种苗投喂一个蛋黄,或每100万尾泥鳅种苗投喂100克-150克豆浆(以豆的湿重计算)。另外,可投喂一些浮游生物,如轮虫等,投喂时应使轮虫的密度达到每毫升水体5个以上。刚孵出的泥鳅种苗经过3天-5天即可进入池塘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