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测算方法
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是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始于质量守恒定律,即生产过程中,投入某系统或设备的物料质量必须等于该系统产出物质的质量。该法是把工业排放源的排放量、生产工艺和管理、资源(原材料、水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生产过程中排放物的产生、排放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某一局部生产过程的物料衡算。目前大部分的碳源排碳量的估算工作和基础数据的获得都是以此方法为基础的。另一种方式是内加碳源,指的是在污水处理净化中直接借助污水处理中的自身性元素进行污水处理净化,常见的污水处理内加碳源净化选择有污水水解和污泥水解两种。具体应用中,主要有表观能源消费量估算法和详细的燃料分类为基础的排放量估算法
什么是内碳源与外碳源
在微生物脱氮除磷处理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碳源,因此,为了提高生化处理效果,会要求水中的碳氮比不小于4.0。而实际上,大部分污水中含的氮含量很高,碳氮比不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添加碳源来达到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平衡,而这种外加的碳源就叫外碳源。相对的,污水处理系统自身所存在的碳源就叫做内碳源。内碳源包括源污水中的可生化降解溶解性有机碳,很多内碳源在好氧阶段无法直接作为碳源使用,需要经过厌氧发酵水解,断链,形成小分子化合物,可被好氧菌吸收利用。而所谓的有机物其实就是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正是这些含有各种各样复杂的碳链的化合物,才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有机体世界。
发酵碳源在渔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发酵碳源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碳源、乳酸菌、植物多糖、生物小肽和微量元素。2016年6月以来,大理州渔业工作站技术人员在“三区”科技服务点—弥渡县平坝海水产养殖场推广应用,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尤其对PH值的调节作用明显。
平坝海地区土壤碱性强,曾经是土碱厂的所在地,如今养殖场及其周边鱼塘养殖水体的PH值长年在9.0以上,高密度养殖池塘个别时段高达10.0以上,严重影响池塘微生态系统平衡,物质循环受阻,鱼病频发。在渔业生产旺季(5—10月),每半月泼洒一次发酵碳源,每次1—2Kg/亩,通过一年多的水质跟踪检测,PH值7.2—8.8之间,基本保持在渔业养殖水体要求的正常范围之内,养殖水体蓝藻浮膜明显减少,呈现肥、活、爽的状态,鱼病也明显减少。通过示范宣传,2017年以来,使用发酵碳源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普通碳源或乙1酸钠需要10-15天,新型碳源仅为2-4天,可大大缩短驯化时间,能够使菌1种缩短停滞期,快速适应新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