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见水是司空见惯的,而虚拟水是指生产农业和工业产品过程中所需要的水。由于这些产品可在不同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交易,可以认为这些产品中包含的虚拟水也进行了交易。HOEKSTRA 等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指出了“消费品或消费模式”与“水的使用和污染”之间的联系。可见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并且具有周期性变化。人类社会利用降雨和转移水来创造可循环的供水和用水关系。在此过程中,水资源被用于制造不同的商品。虚拟水的循环过程与产品的贸易、消费有关,因此类似于可见水,虚拟水也可以进行转移和输出。
区域水资源协调关于公平、效率和生态 3 个方面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代表性原则,即指标应代表区域水资源的协况。②完整性原则,即指标应反映区域水资源在公平、效率和生态方面的状态。③可量化原则,为计算方便,建议选择可量化的指标。④可比较原则,为保证不同评价区域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较性,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标准化。⑤易操作原则,指标体系应考虑数据源的可获得性。
积极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全社会的节水行动。要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不仅需要“开源”更需要“节流”,强化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行动,是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而经济手段可以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充分发挥水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杠杆作用。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和生活用水水价偏低,成为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的重要原因。建议各地基于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水价,使水价和边际成本相适应,改变水价倒挂、***补贴、居民浪费的现实情况。此外,为了增加水价的杠杆作用,建议各广使用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和丰枯季浮动水价制度,以价格杠杆促进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逐步拉开地区和行业水价差异。目前我国各地的区域内水价差别较小,不能反映水资源的区域差异,不利于发挥水资源对产业布局的优化配置作用。同样,我国的部分地区虽然实行了行业差别水价,但是并未拉来档次,不利于发挥差别水价的杠杆作用。建议各地***对不同行业的水费制定细化分类,拉开行业水价,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