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请问移液器密合性检验装置何处有卖,你们是怎样做的?"
现状:"我们自己做的。一个带胶塞的广口玻璃瓶,在胶塞上开两个口各插一根玻璃管,一长一短,再开个口拧上个真空表。瓶内装水,一根管末到水中,一个不末。移液器接末到水中的玻璃管,从不末的玻璃管抽气,到-0.04,水中无气泡为合格。乾芸科技GeninTech移液器密合性检测仪全新升级,全新外观,价格不变。建议旧的移液器不做此项,基本都不合格"
用户:" 谢谢你回复!只是这样我担心的是装置本身的密封性很难保证,如到水中的玻璃管与移液器的吸液嘴之间。你说是吗?"
用户:"你说的:“抽真空比较麻烦,不好抽。”是因为用100mL***1器抽真空,抽起来很费力,还是抽到真空度0.04MPa时,很难保持恒定该真空度5s?是哦!一个人又要保持该真空度、又要保持移液器上的吸液嘴与测试玻璃管间不泄漏、还要观察测试管下端有气泡产生否。难!真希望有生产厂家做这样的“移液器密合性检验装置”产品,那样才能保证移液器密合性真正受检!04MPa并能恒定在该水平至少5秒钟,则认为其密合性是可接受的,否则其密合性则是不可接受的。"
苏州乾芸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对移液器领域的多年工作经验,结合中国***标准“移液器检定规程JJG646-2006”现推出全新的移液器密合性检测仪器PSC100。
那么,既然移液器密合性检测如此重要,为何没有得到广泛地重视?当然,此处笔者不是说每一支移液器都有这个问题,笔者只是强调,很多移液器其移液结果的准确性货准确性问题80%以上是由于密合性导致的,而只有20%不到的是因为移液器没有得到正确的调教产生的。笔者人为,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移液器被重视和大量地替代传统的滴定管等仪器应用于各实验室,在国内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也就是说移液器在国内的发展还是比较年轻的;其二是现行的关于移液器的国际技术标准即“活塞式容积计量仪器”ISO8655中,并没有就移液器密合性的检测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判断的标准。因而作为目前主流的一些移液器生产及供应商就显得“无法可依”,从而使得移液器的密合性一直得不到重视。
综上所述,移液器密合性检测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实际需求与行业标准之间的脱节。作为仪器本身,为了确保液体转移过程的可靠性,移液器的密合性检测是不可或缺的;其二是我国自行修订的“移液器检定规程”即JJG646,当前***1新版本是2006版。但另一方面,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国际标准或国际化的行业标准,来对移液器密合性检测过程进行规定。
但在该国际标准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针对移液器密合性判断的方法和标准,相对于此,在我国自行修订的“移液器检定规程”JJG646中,则明确给出了有关移液器管嘴与移液器整体之间的密合性检测的方法以及判断的标准。有关这些描述及要求,在“移液器检定规程”JJG646-2006中有明确的描述,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移液器密合性检测的必要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来自于实际的使用对移液器转移液体过程的可靠性的要求,二是来自于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当然行业技术标准是以满足实际使用为前提的。
依据该标准要求,移液器密合性的判断标准是以真空度达到0.04MPa并能恒定在该水平至少5秒钟,则认为其密合性是可接受的,否则其密合性则是不可接受的。但这一标准,在移液器国际标准“活塞式容积计量仪器”ISO8655系列标准中并没有明确体现。但这两个标准有一点至少是相同的——就是移液器的密合性是需要被考虑、测量的。一个人又要保持该真空度、又要保持移液器上的吸液嘴与测试玻璃管间不泄漏、还要观察测试管下端有气泡产生否。
因此,无论是从实际使用者角度考虑,还是从满足***或国际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角度来说,移液器的密合性检测,都是移液器是否合格检测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关键步骤,也就是说移液器的密合性检测是必须的、必要的。
2.3 校准条件
2.3.1 校准环境:移液器应在室温为(20±5)℃之间,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的条件下进行;
2.3.2 校准介质:使用超纯水,提前24h放入实验室内,使其温度与室温温差不得大于2℃;
2.3.3 校准设备:主要设备必须经法定技术机构鉴定合格且在鉴定周期内。电子天平(测量范围200g;分度值0.1mg);温湿度表;温度计(测量范围(0~50)℃;分度值0.1℃);烧杯(50ml)1个;烧杯(100ml)1个;笔者人为,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移液器被重视和大量地替代传统的滴定管等仪器应用于各实验室,在国内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也就是说移液器在国内的发展还是比较年轻的。定性滤纸若干小块(经恒温处理);